文档介绍:《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认识》
设计者:庞古堆小学杜亚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27-----P28
学情分析:“体积与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体积”概念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正确感知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才能理解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形成其大小观念。因此,引领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是“立体的、整体的”,而不局限于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体积单位”,建立常见体积单位的表象,能初步感受“体积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不同。
方法与过程: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找出生活中“接近体积单位大小的实例”,能用常见体积单位去“估计”一些生活常见物体的体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积极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科学探索数学知识的态度,感受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表象”的建立,“体积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棱长1厘米”小正方体若干;
两个完全一样的透明杯,大小不同的两块可放入的杯子里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那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中的水的?(生答)为什么瓶子里放进石头,水面会上升?(学生用自己的话尝试解释,让学生初步感知石头占有空间)
二、实验演示,探究新知
师:让我们一起模仿乌鸦来做个实验吧。
1、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 拿一个盛水的透明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问: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石子占有空间,引出所有物体都占有空间)
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装有同样多水的透明杯。
(2)猜测:师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问:如果把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入相同的水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石头大的那杯水上升得高,石头小的那杯水上升得低。)
(3)验证:观察把大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水杯,水面上升的情况。
(4)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石头大的所占空间大,石头小的所占空间小。)
(5)揭示体积含义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小。在数学上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含义)
(6)幻灯演示图片:电视机、影碟机、手机
问:“在这幅图片中,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小?”
(7)运用:“请你再次举出你见过的体积“较大”的和体积“较小”的物体。
2、认识体积单位
(1)出示:A长方体和B长方体
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
学生交流后追问:只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
(2)过渡: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