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葡萄种植心得
一、阳台起家的经验与教训
我是从阳台上的花盆里开始种第一棵葡萄的。
瓦盆里装的是菜园土,大约有三、四十斤,苗是刚过完年在青石桥老花市买 的两年生巨峰苗。
三月里葡萄发芽以后,一切都认认真真地按照书上写的要点和程序操作,如
新梢花前3〜5天留七叶摘心、穗下各节抹夏芽、穗上副梢管理及多次摘心、去卷
须;花穗选留(强枝留弱枝不留)与花穗修整(去岐肩、掐穗尖、酌去支穗) ;花
前喷硼与坐果稳定后合理疏果等。这样规范管理的结果,确实结出了漂亮的葡萄 果串,观赏性很好,最后收获品尝味道也不赖。看到第一次种葡萄几个月后就收 了几串果,当时心中怪得意的。拿我家政委的话来说,就是“梦里捡了个金元宝, 睡觉都在笑”。
但总觉得有一点遗憾,就是夏季的强烈阳光还是晒得恼火(因为我家的主阳
台面向正南,对面的楼房离开几十米,早上八点过一直晒到下午六点以后) ,于是
就想利用葡萄的叶片来遮挡阳光。算了一下,阳台长四米,遮挡叶幕至少高两米, 八个平方的面积承受曝晒,一个盆一棵苗肯定不行,就去买了三个兰色七筒塑料
盆(那时塑料盆刚上市不久,主要图它轻。七筒瓦盆有 15斤左右,塑料盆才两斤
半重)。
接下来就是配土。那时成都在阳台、屋顶上种葡萄的已有不少人,多数人都 是用园土,用配合土的不多。我用配合土的最初出发点只是图它密度小、重量轻、 好搬动。根据葛根著的《盆栽葡萄》里的论述,结合当时能够马上找到的材料,
搞了个如下的配方:园土五份、腐熟锯末二份、干牛粪二份、发酵油枯一份,充
分混合均匀。考虑到原来盆底流土的情况,就在盆底铺的三厘米厚的粗炭渣上面 整个盖了一层反滤层,用的是报废的旧裤子拆开剪断的很厚很粗的化纤布料(谁 知这个漏水不漏土的反滤方式效果很好,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而且几个老同学全 都照用了),在装盆时我还过了磅(借来一个
50公斤小磅称),调整到每盆土净重 相等都是25公斤(七筒盆装园土要装 35公斤以上),装完盆后灌水让其沉降。然 后就是马不停蹄在阳台外侧两端承重墙上打膨胀螺栓, 水平横拉三道8#铁丝,竖
直方向又用12#铁丝编串六道,完成了预想的葡萄枝蔓悬挂网。
待到葡萄落叶以后,就去原先已经联系好的龙泉大面乡某果农家,挖回订好 的两棵当年刚结果的巨峰。之所以提前预订,就是怕他们提前剪枝,那我用来遮 荫的枝条就要受影响。葡萄是我亲手挖的,尽量少伤根,不带土,根部用湿布一 包、外套塑料袋裹严马上就赶回家。回家后把原来那棵也从老盆翻出来除尽老土, 三棵一起种进各自新盆,仔细理开各层根,用新配的土把根严严实实包住,略为 压紧再浇定根水。等到把枝蔓绑缚上铁丝就位,已经天黑尽了。那时的干劲之大、 动作之快,现在想起来觉得带着点初次实践者被第一步成功的兴奋诱发的狂热。 当然,也是怀着一种探求精神:盆栽葡萄能不能用来遮荫?
第二年春天葡萄发芽,这回我就不照书上来了。哪个地方是空白缺枝条,我 就把新梢往哪里引缚,到了尽头才断梢尖。为了让新梢长得快长得壮,盆里还追 了几次尿素。这一年效果大变,射向阳台的阳光被挡了七、八成,初步形成了一 道绿色屏障,室内凉快多了。说来也怪,三盆葡萄也没少结果,一共收了二十二 串近十二斤。我分析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阳台接近全日照,叶片受光总面积大 多了,光合产物总量当然也多,除了长枝叶以外,剩下的还养得起这么多果实;
二是配合土有利于根系发育,水肥气热条件改善且有保证,配合土的持水量大, 能供上荫棚上大量叶片蒸发的需要。我开始认识到配合土除了重量轻以外还有更 多的意义。
第三年更来劲了,把遮阳棚基本封了九成,加强有机肥供应,除了叶面喷肥,
土里再不用化肥提苗了。在基本按照书上的管理程序实施的前提下,适量增加了
一些营养枝和闲枝来堵光孔, 叶面系数接近3。从五月中旬开始,尽情享受着夏季 的烈日被一片葡萄叶片织成的绿荫拒之于外的奇妙幸福感觉。看着到处是一串串 一天天长大的葡萄,心里痛快极了。这一年的葡萄在一个小圈子里扯了一股风, 来看的人不少,来尝的也有。每摘一次,我家政委都要称重记录,作为对我家葡 萄表现考核的依据(她这也是职业习惯一一搞统计的) 。陆续收摘完后一汇总,总
产量为22斤,果土比(果重/ 土重)达到1: 。果品质量也基本无可挑剔,全 部都充分成熟,甜度和果粒大小不亚于市售本地产一等巨峰葡萄,颜色至少紫黑。
第四年是一次探索盆栽葡萄产量极限的悲壮试验。因为看到一个资料:有人
计算并通过实践证明,每 5公斤盆土可生产1公斤左右的葡萄果实。这就是说, 盆栽葡萄的果土比可以达到 1: 5左右。政委看了以后跟我开玩笑: “假如人家1:
5算100分,1: 10算50分,你这1: ,差一截嘛。革命尚
未成功,老公仍需努力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