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高中语文旧体诗三首
恬淡的智慧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到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迅速地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道:“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苏轼大笑着起身而去。
哲理故事
第1页/共21页
自 嘲
鲁迅
第2页/共21页
鲁迅诗现共存79首,其中旧体诗63首。
鲁迅的旧体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3页/共21页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1902年1月毕业于南京矿物
铁路学堂,4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
学院。入学时,鲁迅毅然剪掉发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寿裳。许
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一书中
曾说“鲁迅对于民族解放事业,坚
贞无比,在一九零三年留学东京时,赠我小像,后补以诗”。
留学日本时赠许寿裳(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鲁迅诗稿·自题小像》
第4页/共21页
《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931年作左联的柔石等七位青年作家被
杀于上海龙华监狱,鲁迅听到这个消息,写
了上面这首七律。我们从诗的意境中感受到
鲁迅那冲天的悲愤,并且深深地被其感染。
第5页/共21页
“俯首甘为孺子牛”,诗人愿做谁的牛?
他在写于1932年的另一首《答客诮》诗中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孺子”本意首先即指海婴,以及和海婴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
第6页/共21页
对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来说,人们的理解是逐步深化的。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众多纪念文章中引用这一诗句时,将对“孺子”的认识引申为对年青一代的“母性”之情(萧红语),又进而许多人把“孺子”进一步理解为人民大众。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句诗既是鲁迅的“人伦之情”,又是他的“母性之情”,更是对人民大众的博爱之情,这是符合鲁迅爱憎分明的文化战士的品格的。
第7页/共21页
《自嘲》总结
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迫害被诬蔑中度过的,除了必要的回击、答复外,他也曾多次自嘲,他幽默地嘲弄自己的命运,嘲弄自己的处境,无情地解剖自己,在犀利深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岸,“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
第8页/共21页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
聂绀弩
第9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