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doc

格式:doc   大小:814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doc

上传人:蓝天 2021/7/22 文件大小:8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设计原则和建设指导意见
(内部培训版)
四川移动成都分公司工建部规划室
2012. 2
目录
目录 2
一、 适用范围及背景 1
二、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 1
三、 室分覆盖建设规划思路 1
四、 信源建设指导原则 3
五、 室内分布系统网络指标要求 4
六、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 5
七、 室内覆盖注意事项 8
八、 室内外协调规划应用 8
九、 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9
十、小区覆盖整理附表及案例: 13
一、 适用范围及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豪华宾馆、大型商业中心、高档公寓、地铁、地 下车库等大量涌现,使手机在室内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由此室内分布系统在未 来发展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规范的设计方案及建设思路尤为重要。本方案适合中 国移动成都分公司室分系统枕划及设计、建设人员站点勘查及方案设计使用。
二、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体原则
1、 室内分布建设应面向于解决客户投诉、弱覆区域、话务吸收、竞争对手对比、 经济效益显著等重点目标市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12年室分话务比从
8%提高到8%)
2、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GSM900. DCS1800. TD-SCDMA和WLAN多网合一的需求。
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是优化网络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解决方案。室内分布系统应 从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三方面提升网络,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体现了无线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
4、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物业点应能保证优质的室内覆盖,控制好室内信号,避 免对室外构成强干■(;同时做好室内外小区平滑切换关系.
5、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k证扩容的便利性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 下,通过增加载波及小区分裂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6、 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注意各营运商系统间天线的隔离/问
题。
7、 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 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三、 室分覆盖建设规划思路
室分覆盖建设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感知。但是有限的 资源投资和基站价值制约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室外 宏站和室内覆盖整体规划,加深网络覆盖的深度。拟室内覆盖建设站点选取优先
级和覆盖方式如下表。
楼宇性质
区域细分
覆盖等级
覆盖深度要求
备注
移动办公 室场所
移动大楼及VIP活
动区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楼宇性质
区域细分
覆盖等级
覆盖深度要求
备注
营业厅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交通枢纽
车站、机场等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室内外接续、密集型话
务规模
干道隧道
B
连续覆盖
无盲点覆盖、低话务及话务接续
党政军
党政军办公室场所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党政军住宅区
B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商业中心
五星级酒店
A
商场、客房、走廊、 电梯、地下停车场、 餐饮娱乐区、办公 区等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大型购物中心
A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高档写字楼
A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四星级酒店
B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中型购物中心
B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一般写字楼
B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般酒店
C
客房、走廊、电梯
无盲点覆盖、中等话务规模
小型购物中心
C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其他小型场所
C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居民小区
高档别墅区
A
住户楼层、电梯、 地下停车场、地下
室、公共区域
接续覆盖
大型住宅区
A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
中档住宅区
B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
高层住宅楼
B
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域
其他住宅区
C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厂房
大型厂房及宿舍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密集型话务规模
一般厂房
B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学校
高等院校
A
全覆盖
密集话务区域、接续覆盖
普通中专、职中
B
重要区域覆盖
中等话务模型
娱乐场所
高等娱乐场所
A
全覆盖
无盲点覆盖、接续覆盖、话务密集区 域
一般娱乐场所
B
重要区域覆盖
密集型话务规模
对于成都分公司上报室分需求,须按照“室内覆盖需求表”填写,由规划分
析室审核站点投诉类型(A:重要领导投诉B: VIP投诉C: 一般投诉)、投诉量、 覆盖等级、区域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