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1. 工程概况 .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 . . 编制依据⑴新建铁路遂宁至重庆线站前工程施工预招标书、图纸及附件。⑵施工招标标前会,踏勘工地现场所采集的资料及对现场的掌握情况。⑶业主的招标答疑书、补遗书。⑷铁道部有关规程、规范及相关验收标准。⑸我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⑹我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施工队伍和技术水平。 1 .1. 2. 编制范围新建遂渝铁路第四合同段范围内的正线及车站站前工作,不含铺架工程、预铺碴及线路有关工程。具体内容为路基主体及附属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改移道路工程、站场土石方、砍树挖树根、跨线立交桥、除临电以外的所有大临工程。 . 线路概况 . 线路地理位置遂渝线位于四川盆地中~东南部, 在既有达成铁路遂宁站接轨,, 两跨涪江, 经潼南县、合川市, 两跨嘉陵江, 至北碚站与襄渝铁路相接,利用既有铁路经回龙坝、团结村至江北站、重庆站,全长 127 . 793 Km 。线路位于四川省及重庆市境内。本工程为新建遂渝铁路中第四标段,起讫里程为 DK 36+605~ DK 48+ 447 ,长11. 842K m。位于重庆市潼南玉溪镇、群立乡及桂林乡 2 境内。 . 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 I级⑵正线数目:单线, 预留双线条件⑶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 14 0km/h , 线路平面和桥隧工程等预留 160 km/h 净空限界⑷限制坡度: 6‰⑸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 16 00m, 遂宁出站端 7 00m , 东阳站至北碚站 600m ⑹牵引种类: 电力⑺机车类型: 客车 SS 8 、货车 SS 3B ⑻牵引质量: 350Ot ⑼到发线有效长: 850m⑽闭塞类型: 半自动⑾机车交路: 江北( 渝怀线在建) 机务段担当江北至成都间的客机交路, 重庆西机务段担当重庆西至成都间的货机交路。 . 气候概况本工程位于亚热带湿润东南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潮湿多雾,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春雨少,夏秋多雨,夏热冬暖的特点。⑴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43℃,极端最低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大日平均温差 ℃。⑵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 3 ⑶近 10 年大雨平均起止日期为 5月 10 日至 9月 12日, 连续最长降水日数为 15 天。⑷年平均无霜期为 300 天; 最大风速 15 m/s , 平均风速 , 风向为西南风。 . 地形、地质特征 . 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合川以西川中丘陵地带,线路大面积分布侏罗系紫红色砂泥岩地层, 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红色丘陵地貌, 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随涪江渐次缓降的规律, 地面高程 195 ~ 380m, 相对高差 20~l 00m。 . 工程地质沿线出露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 3S 砂泥岩为主, 为棕色、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地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较广, 以河谷阶地、缓丘槽谷等低洼地带较为集中且厚度较大。 . 工程不良地质本工程位于合川以西,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主要有软土、天然气等, 在丘间槽谷、堪塘、水田浅层和表层多分布有全新统冲洪积、坡洪积流塑~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粘土、软粘性土等, 表层软土厚度一般小于 3m, 浅层软土据静力触探揭示呈透镜状或软硬互层状〈夹层状〉分布, 单层厚 ~3m, 总、厚可达 6~ 12m, 多为软塑状, 具有土质不均、含水量及孔隙比较大、有机质含量小、下卧硬层横坡较大、厚度变化大等特点。天然气主气源为地表下 2700 ~ 300Om 的 T21 地层, 目前正大力开采, 调查访问地表未见天然气苗。 4 . 水文地质沿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绝大多数为 HC O- 3-Ca2+ 型, 部分 HC O- 3-Ca2+ 、N a+型、 HC O- 3-Ca2+ 、 Mg2+ 型等, 一般为低矿化度淡水、软水、弱酸性~弱碱性水, 无侵蚀性。局部具中等溶出型侵蚀、弱硫酸型酸性侵蚀。 . 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 2001 〉, 遂宁至太和镇( DK75 ) 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交通、电力、材料情况 . 交通条件本标段线路基本与 318行, 相距约 10 Km, 施工现场交通环境较差,仅有玉溪至古溪( DK36+950 ) 、桂林至群立( DK43+200 、 DK46+650 )等几条乡村碎石路直通现场,且路况较差,施工时需修筑大量的施工便道。 . 电力、通讯条件本工程电力较为充沛, 除在 DK37 + 000 、 DK39+840 、 DK41+730 、 D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