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天人合一的哈尼族“年”.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人合一的哈尼族“年”.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2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人合一的哈尼族“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人合一的哈尼族“年”
  所谓“年”是哈尼族生产周期的记忆,从古至今,哈尼族先民们主要从事农耕水稻生产,自然把水稻的生产周期视为年。生活在云南省建水、元阳、金平等县的哈尼族“糯比糯美”支系的语言里“一天”的发音跟“一根稻穗”非常接近,所以祈祷一年365天,就是祭祀年神――稻神。
  哈尼族先民们为了获得水稻的丰收,根据一年分三季,每季都要举行一次对农耕生产的祭拜。第一次是在冷季(十月至一月),为水稻播种之前,向神祈求水稻的丰收;第二次在暖季(二月至五月),是水稻种植期间,求神庇佑水稻健康成长;第三次在热季(六月至九月),是在稻谷的收获季节,向神报功、报恩以谢神带来了水稻的丰收。
  哈尼族农业节祭文化****俗繁多,一年中有着大大小小的节祭活动,可以说季季、月月有节祭文化活动,与其他民族风俗****惯相比,存在于哈尼族社会文化中的春神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保存完整的活态的传统节日文化,春神祭仪式主要是指暖季的稻神祭拜活动。
  哈尼族最初的春神祭,仪式简单,参与人数少,目的也比较单纯,无非就是祈求五谷丰登,消除各种疾病,保佑农作物庄稼健康成长。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水稻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各种水稻病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神的祈求就越来越多,祭拜农耕生产的次数也随之增多,仪式也日益纷繁复杂,参与人数日益庞大。据调查获悉,云南省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元江等县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区,每年参加春神祭仪式的人数达数万人。特别是杂交水稻技术引入哈尼族农耕后,比较专业的
“浸稻种、撒秧、育秧、拔秧和插秧”成为哈尼族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随之而来的是,以“浸稻种、撒秧、育秧、拔秧和插秧(植田)”为中心内容的哈尼族春神祭,规模庞大,仪式多样,内涵丰富。
  春神祭是哈尼族祈祷农作物庄稼顺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哈尼族一年种植庄稼的开始。仪式常常以哈尼族各支系或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生态意义突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春神祭一般是以浸稻种开始,拔秧(插秧)为结束,因此笔者认为哈尼族的春神祭不是一次性的祭拜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节祭文化活动,是一个系列节祭文化活动、多个节祭文化的组合,它应包括哈尼族“昂玛突”(祭寨神)、黄饭节、开秧门等农耕节祭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至属狗日,自称“糯比糯美”的哈尼族都举行“昂玛突”,也称“尼喊昂玛”。仪式非常隆重,人们不从事任何劳动,节祭活动共七天,有“岗堵堵”(封寨门)、“欧独索”(祭水井)、“昂玛亨(祭神林)”、“吱桌桌”(长街宴)等几个村社性重要祭祀环节,“昂玛突”是一年春神祭的开始。
  到了农历三月,属羊的日子,哈尼族村寨要举行“黄米饭节”(有的也叫“染黄粑粑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备好美味佳肴,用染饭花汁浸泡糯米,蒸出金黄色的糯米饭,煮出数十枚红鸡蛋,敬献“阿波摩玛”派来的催耕使者――布谷鸟,并将蛋壳和泡过糯米的花枝抛在房顶上,献给布谷鸟,让她感受哈尼族人民的爱戴和热诚的欢迎。
  农历三月中旬,哈尼族在栽秧前需举行 “开秧门” 或“栽秧节”、“插秧节”。如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的栽秧节,事先要选好日子,属猴、龙、狗、马的日子都可以。开秧门当天早晨,为迎接田神或稻魂,各户男主人将备好的祭品糯米饭,煮熟的鸡蛋、鸭蛋,数片盐酸果树叶子和一双用篙枝做成的筷子置于自家水田的水口处,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