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好冷库,怎么造?.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好冷库,怎么造?.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1/7/2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好冷库,怎么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好冷库,怎么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推动了食品冷链持续快速发展。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基础设施,近些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冷库事业进入了爆炸式增长期。2012年我国冷库总量超过6100万立方米,世界总体排名第三位,2013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到2673万吨,%。
  冷库事业的快速发展派生出了很多实际问题:如何建设好一座冷库?采用何种制冷机?选用何种制冷系统?尤其是2013年吉林、上海相继发生了氨制冷系统泄漏事故,业内人士更应该对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各种制冷剂的优缺点有全新的认识。
  正处冷库的大规模建设期
  近日,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冷藏库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龙昌在接受《物流》杂志记者采访时对我国冷库事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刘龙昌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投身冷链事业,是我国著名的冷藏保鲜技术与冷链物流专家。刘龙昌认为,冷库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设施和中心环节,我国冷库的发展是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应推进的。刘龙昌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将我国冷链物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与此对应,当前我国的冷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大规模建设时期。
  刘龙昌将第一个发展阶段称为“早期冷链”,时间跨度为19世纪8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在西方国家进行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我国冷藏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如上海、青岛等地出现了冰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国家在中国寻找食品加工厂作为战略物资供应,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冷藏加工业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时间是20世纪50、60年代。刘龙昌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的系统部门分管,这些政府部门都建造了规模较大的冷库。另外,各省(市、区)也相应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小的冷库。在计划经济时期,冷库主要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实际上是‘旺吞淡吐’。”
  第三个阶段是“冷链基础设施规模建设期”,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这期间,原国家商业部大力推进仓库的建设,同时对冷库进行技术改造,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整商品结构、增加社会效益,一些大规模的冷库建设改造在全国开展。这一时期冷库的容量实现了成倍增长。”
  第四个阶段即现在我们正处于的“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期”,从21世纪初到目前。刘龙昌认为,虽然这个阶段我国冷链事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总体看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刘龙昌表示:“近些年冷库的建设发展很快,冷库的总容量实现了较大增长,例如上海市增长最快的一年达到了30%的增长速度。我们与发达国家、地区的行业交流日益频繁,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体系开始构建,各项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
  冷库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可是,究竟怎么样来建好一座冷库呢?
  冷库建设的关键是?
  一般冷库多由制冷机制冷,利用气化温度很低的液体(例如氨或***里昂)作为冷却剂,使其在低压和机械控制的条件下蒸发,吸收贮藏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广州拜尔冷链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