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犯罪——知法守法 依法自律》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作为学生,我们又能为依法治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预防犯罪——知法守法,依法自律》。
二、目标解读
序号
目标要求
主要内容
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三个最为显著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生活需要法律
2
◎理解我等。
●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触犯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平正义。
●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违法行为的类型。
● 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 刑罚及其种类。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三、知识梳理
(师提问,生回答,师点拨)
考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法律具有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有哪些作用?
①法律具有________,它通过规定__________,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__________。
②法律具有________。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____________,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考点2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型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 法 行 为
3.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①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区
别
危害程度
 
 
触犯法律
 
 
处罚方法
 
 
联系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