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旅游规划的近今趋势点击量: 1136 更新: 2013 年 12月3日 tag: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方案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脉络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20 年左右的旅游规划历程,其发展的脉络呈现两大特点,理论借鉴与规划实践相结合, 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与创新。有学者认为, 我国研究界对区域旅游规划的特点、性质和一般规范的探讨是在总结、积累已经实践的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架构、旅游规划中的景观与环境、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等。其实, 这只是理论构建的一部分。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构建从一开始就相当多地引进、借鉴以世界旅游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理论与方法。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脉络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20 年左右的旅游规划历程,其发展的脉络呈现两大特点,理论借鉴与规划实践相结合, 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与创新。有学者认为, 我国研究界对区域旅游规划的特点、性质和一般规范的探讨是在总结、积累已经实践的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架构、旅游规划中的景观与环境、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等。其实, 这只是理论构建的一部分。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构建从一开始就相当多地引进、借鉴以世界旅游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和介绍的主要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有: 巴特勒() 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科特勒(PhilipKotler) 的市场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等;B. 马列士的 SWOT 分析( 强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方法)等。在旅游规划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上, 也较多地借鉴与引入了国外的一些成果。如 WTO 将旅游规划层次分成: 国际、国家、区域( 省级或州级)、地方和社区级、景点规划、建筑与景点设计。克莱尔· 甘将旅游规划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区域尺度( 国家级、省级或州级) 、目的地尺度、景点尺度三级, 道格拉斯和 WTO : 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对这些“洋”理论, 我国规划学者并没有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而是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分析与创新,强调“洋为中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吸引力的创新分析点击量: 382 更新: 2014 年4月 14日 tag: 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方案一、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层次一、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层次从效用的角度看, 旅游者之所以会离开自己常住地到目的地旅游, 是因为该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也就是说, 该特定目的地对该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现在各旅游目的地已经越来越意识到, 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依托是旅游景区(点), 而旅游景区(点) 的核心依托是旅游吸引物。由于旅游吸引力具有针对性、主体性、变动性的特点, 因此它是一个具有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 同时它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旅游吸引力的综合性表现在它的层次构成上: 主体吸引力、辅助吸引力以及最终形成的整体吸引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可以认为, 旅游地资源是目的地用于发展旅游业所必需的基础资源, 旅游吸引物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此外还应包括其他的资源禀赋。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是吸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直接的基本吸引力, 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旅游景区(点) 自然是“第一产品”,而旅游地的其他设施及服务虽然不是旅游者访问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但作为“第二产品”, 它们将影响旅游者的整个旅游经历, 因此当两地旅游吸引物存在替代关系时, 服务质量优劣、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将会对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使交通、旅游设施及服务作为辅助吸引力的依托, 与旅游吸引物共同构成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的来源, 但这些是辅助而非基本吸引因素, 所以它们不构成旅游吸引物。二、基于吸引力模型的目的地创新(一) 处理好基本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之间关系在旅游经济发展中, 尽管旅游吸引物引发的吸引力是基本的,如果基本吸引力足够强的话将弱化辅助吸引力的负面影响, 但是基本吸引力同样也将因辅助吸引力的增强而增强, 因辅助吸引力的削弱而削弱。这隐含着现实的警告, 如果一味地强调旅游吸引物方面的优势, 过分夸大资源的独特性( 尤其是积极希望发展旅游经济的地方政府), 陷入“泛资源论”的陷阱, 将使大量市场需求小、资源价值品位低的旅游吸引物被开发, 从而既影响目的地资金使用效率。而且由于现阶段旅游供给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 这种“遍地开花”的情形又将对市场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使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大成了一种无效放大, 无助于旅游经济内在素质的提升, 从这个角度看, 现阶段的“旅游支柱产业热”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现象[1] 。(二)从“六要素”回归到整体目的地上来旅游经济的发展从“六要素”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