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
1
概 述
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继发性高血压占:>10%
其中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10%
.
2
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高血压
甲亢
柯兴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醛固酮↑
Liddle综合征
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
钾向细胞内转移
血钾↓
低钾周瘫
血压轻中度↑
舒张压↑
皮质醇、皮质酮↑
异位ACTH、
肾上腺皮质癌
发作性血压升高
>200/120mmHg
儿茶酚胺
促进钾进细胞
肾素、醛固酮分泌
原醛
继醛
肾素瘤
假性醛固酮增多
血钾↓
.
3
高血压、低血钾
原发性高血压
利尿剂
低血钾
病史
停利尿剂
血钾恢复
继发性高血压
肾性
血管性
内分泌性
病史
肾活检
肾动脉狭窄
多发性大动脉炎
四肢动脉血压
血管杂音
血管造影
血钾低
.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肿瘤或增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的一类疾病。本病以高血压和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
.
6
发病机理
血中醛固酮浓度过高,引起肾小管吸收与排出电解质的平衡紊乱而致病,同时也有各种组织细胞内钠,钾代谢的平衡失调。由于醛固酮有促进肾小管细胞吸收钠的作用,并通过Na+-K+交换与Na+-H+交换,将K+及H+排入尿中。因此醛固酮增多时,一方面高血钠,另一方面是低血钾与碱中毒。与此同时,机体有水分潴留,细胞内Na+增加。
.
7
.
9
醛固酮瘤:最多见,占70-80%,多为一侧腺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约占10-20%,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有时伴有结节。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又称ACTH依赖性醛固酮增多症。此症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1-2周后可改善症状。
病 因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