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他不玩了,我们慢慢玩.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他不玩了,我们慢慢玩.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6/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他不玩了,我们慢慢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不玩了, 我们慢慢玩陈丹青到清华执教五年,始于“引进人才”,终于“愤然辞职”,舆论哗然。从未见过陈丹青本人, 只从共同相识的朋友那里听到过他的一些故事。还有一次在《人物》电视节目中领略过他的风格。知道这是个有真性情的人, 也是十分明白通达的人。陈丹青坦言, 他的离职完全是因为对“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的“不认同”、“不适应”和“不愿适应。”那么, 我们对现行的体制就很认同、很愿意适应吗?艺术教育体制的弊端可能格外突出, 比如考生中最有天赋的艺术人才因为英语和政治考试不合格而被淘汰, 这种考试制度被陈丹青斥为“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但人文专业领域也不乏类似的荒谬规则。举例而言, 要求硕士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之前必须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 这一考核规定已经导致了大规模的、明火执仗的“版面买卖”交易。学生从网上拷贝资料、东拼西凑而成的“论文”付钱后获得录用, 在印刷发行之后直接被扔进垃圾桶。这同样是“不折不扣的荒谬”, 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反环保。陈丹青说“不想再玩下去了”,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很奢侈”。但我们大可不必为“娜拉出走之后”的命运担忧。做过 8 年中国农村的知青和 18 年纽约的“资深盲流画家”,有这两种“插队”经历垫底, 到哪里都活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问题是对没有胆量或者没有资本像陈丹青那样“奢侈”一把的我们该怎么办?陈丹青不玩了, 我们还要继续玩下去,我们怎么玩? 如果认定体制就是如此铁板一块, 个人完全无能为力, 那么我们只有违心地认同、无奈地适应, 直到心甘情愿甚至不亦乐乎。但这是一种很不好玩的玩法, 实际上是完全被体制玩同化了。我们也不能指望一个英明的新体制从天而降, 革除了所有现存的弊端, 因为任何全盘性的改革方案都会有不可规划的破绽。体制的效力不是来自一堆公文条例, 而是一种权力实践。但福柯思想的一个启示在于, 并不存在总体化的权力体系, 个人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对于体制, 我们在绝对屈从与彻底拒绝之间还有多样的实践应对选择,有着广阔的可“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