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标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茅羽
拿到新课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最关注的除了教学内容的变化,就是对教师教学有何新的指向和要求。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无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对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更加具体和全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这些在我们平时的教研中不绝于耳,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为此我觉得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数学课就像是一场晚会,教师充当的应该是策划和主持的工作,而晚会的主角则应该是坐在下面的学生。但往往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变成了观众,教师则一人多角,主持表演一块干,甚至“晚会”还没有结束,我们的“观众”就已憨憨入睡了,其间进行了哪些“表演”一概不知。如果策划有趣,我想观众是愿意看,甚至上台表演的。这正如我们的课堂,如果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学生肯定是有兴趣听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刚教完一年级,感触较深的是几乎每节课都要做的一个环节:口算。一开始学生觉得新鲜,上课前5分钟读口算大家都比较积极,但时间一长,一读口算就无精打采,有些学生更是浑水摸鱼,敷衍了事,自然口算的正确率也得不到保障。后来学习老教师的做法:每节课前将口算小黑板写好,上课先让学生每题在心里默算,算好点头示意;接着男女生交叉并且起立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求胜心强,男女生交叉读使他们齐心协力,要超过男生或女生,十分投入,而且读的时候要求起立也减小了上课开小差浑水摸鱼的几率;接着每一小组开火车,全部读完让大家说说今天哪一组读得最好、最快,给予盖章奖励,充分调动了孩子们读口算的积极性;最后再选择5-6道口算进行抢答,抢到者同样给予盖章奖励。这样的口算练习学生从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至少一次机会回答,整个口算过程也只需5分钟。一年级最主要的就是口算,每节课进行这样的口算练习我想是十分必要的。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就像是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而教师就像是一旁耐心教导、细心搀扶的家长,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扶着学生“走路”,需要适时放手,哪怕摔倒犯错,对他们反而印象更加深刻。新课标注重教学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
如一年级上册中频繁出现这样的例题:□>□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认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出现本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简单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如2<□,4>□等。介于学生已接触过类似简单的比较,所以在第一次接触此题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比较,做完再让学生汇报总结两边填的数有什么联系,通过讨论得出做此类题的方法
又如:一年级下册认数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小朋友们在果园遇到了小猴和小猫,他们俩正在为小猫采了多少草莓而犯愁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谁来说说图中我们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