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前列腺增生症
【流行病学】
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男性35岁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41~50岁--约20%
51~60岁--50%
>80岁--90%以上
症状出现:
55岁--25%有排尿梗阻症状
75岁--50%出现尿流变细变弱
【前列腺解剖】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形如栗子,底朝上,尖朝下,与膀胱相贴,位于膀胱下方,。
前列腺腺体的中间有尿道穿过,前列腺若发生病变,排尿容易受到影响
周围支持:
前--耻骨前列腺韧带连于耻骨联合
下--尿生殖隔
后--射精管穿过。两层Denonvillier’s
筋膜和Douglas窝浆膜基底。
正常大小:
上下径4cm,左右径3~4cm, 前
后径2~3cm
分叶:
前﹑后﹑中﹑左﹑右
分区:
周边带,中央带,移行带
移行带占5%。
前列腺包括中央带(腺组织),中央 带呈楔形,大部分位于尿道后方,尿道是从膀胱中排尿的管道。中央带包围射精管,底部位于精阜,精阜是前列腺尿道部分凸起的平台,射精管从精阜穿过。紧挨精囊,在前列腺的两侧,有两条输精管,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管道。
前列腺有着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从解剖角度看,前列腺构成了部分的尿道壁,包括尿道内括约肌,此肌可以控制尿液从膀胱内排出,并可以在射精时帮助已经进入精囊及前列腺的精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前列腺还具有外分泌功能:
~2ml;
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列腺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功能。
【生理】
【病 因】
不完全清楚。多因素且受内分泌控制。阉割或LHRH抑制剂可使前列腺缩小。
增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双氢睾酮
年龄增长
【病 理】
BPH发生于移行带,是一真正的增生过程即细胞数量增加,而非细胞肥大。
增生呈结节状生长方式,分为基质型和腺泡型,含不同数量的基质(包括胶原﹑平滑肌)和腺上皮成分。
增生成分:
平滑肌--α受体阻滞剂有效
腺上皮--5α-还原酶抑制剂有效
胶原--二者均无效
增生组织将周围腺体挤压成外科包膜,为摘除手术提供分离界面。
1-正常的前列腺腺体
2-增生的前列腺腺体
3-狭窄的尿道
正常前列腺
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
增生部位:
单纯中叶肥大 30%
单纯两侧叶肥大 14%
两侧+中叶肥大 22%
后联合增生 14%
后联合增生+侧叶增生 17%
中叶增生腺体不大但梗阻明显。长期梗阻形成膀胱小梁,假性憩室,肾积水,肾功损害。
【病理生理】
增生程度不同,与梗阻不一定成比例, 而与位置有关。
(最新研究显示,前列腺体积与下列事项均有关:症状,尿流/梗阻,未来的不良后果,年龄)
BPH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梗阻因素:
机械性:增生腺体突入尿道或膀胱颈 → 膀胱出口阻
力↑
动力性:前列腺基质富含肾上腺素能神经 → 前列腺尿道张力↑ (α受体阻滞剂可减低)
膀胱出口梗阻 → 逼尿肌肥厚增生,胶原断裂 → 增厚逼尿肌条索形成小梁 → 之间凹陷成小室(假憩室,只有粘膜和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