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枳壳的生药鉴定及炮制方法
刘红勇(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药剂科475000)
【摘要】目的以枳壳为材料对其进行生药鉴定,并研究不同的炮制工艺的 药理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净制、切制、火制及辅料制对枳壳进行炮制,分析不 同的炮制工艺的药理作用。结果烘制法为枳壳的主流炮制方法,常用于食积停 滞、胸皖胀痛等症。结论炮制可增加枳壳有效成分溶出量,而烘制法亦可以去 除部分挥发油并可更好地保留黄酮类成分,且避免了鉄炒造成的缺点,故用烘制 法代替传统的鉄炒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枳壳生药鉴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35-0256-02
枳壳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微寒,味 苦、辛、酸,入肺、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 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等症⑴。因枳壳生品含有较多的 挥发油,且作用峻烈、易伤元气,体虚者不宜服用;因此,枳壳强调以炮制品入 药,其传统炮制法是鉄炒法和清炒法,因鉄炒后能缓和峻烈之性,而现在大规模 工业化生产中常将鉄炒改为鉄烘,清炒改为单烘[2],但不同的炮制方法可破坏 部分有效成分,为探讨枳壳炮制方法的合理性,本文笔者通过对枳壳的生药鉴定 以制定枳壳的质量标准,并筛选最佳的炮制工艺为临床用药增加疗效奠定基础, 现总结如下:
:果实呈半球形,直径3-,略粗 糙,散有众多小油点,中央有明显的花柱基痕或圆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 -,黄白色较光滑,略向外翻,有维管束散布,边缘有棕黄色油点1-2列。 质坚硬,不易折断,瓢囊7-12瓣,少数至15瓣,囊内汁胞干缩,棕黄色或暗棕 色,质软,内藏种子。中轴坚实,宽5-9mm,黄白色,有一圈断续环列的维管 束点。
[3]:本品粉末为黄白色或棕黄色。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 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有较大细胞间隙,外侧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果 皮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长方形,长7-20μm;气孔类圆形,直径 17-27μm,副卫细胞5-8个。中果皮细胞形状不一,壁不均匀增厚,厚 7-17μm。
草酸钙结晶斜方形、菱形或多面形,长6-35μm,多存在于表皮层以下及瓢 囊薄壁组织中。导管及管胞主为螺纹,稀有网纹导管,直径至17μmo汁囊 组织淡黄色或无色,薄膜状,表面观表皮细胞狭长、皱缩,并与下层细胞交错排 列。
:拣净杂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无硬心,切片, 晾干。生品擅于理气宽中,多用于脫腹胀痛。
:《经效产宝》:“炒令焦黄。”《日华子》:“入药浸软,锂,炒令 熟。”《朱氏集验方》:“锂大块,慢火炒令变紫黑色。”《本草正义》“炒熟性平”。 取净枳壳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 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清炒缓和其药性。
:《雷公炮炙论》:“以鉄炒过,待鉄焦黑,遂出,用布拭上焦 黑,然后单捣如粉用。”《局方》:“以鉄炒焦,候香熟为度。”《纲目》:“陈久年深 者为佳,并去穰核,以小麦鉄炒至鉄焦,去鉄用。”《增补万病回春》:“水浸软去 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