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爱国诗: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
析
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爱国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或表现爱 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或表现誓死杀敌,为的强烈愿望;或表现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赤 子情怀。这些诗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兼美,成为古 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爱国诗:陆 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 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 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
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 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e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銮(lu S):同“和鸾 工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丁 挂在钝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 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创作背景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四月,陆游时年五
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 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 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 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 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 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 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 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 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