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消费时代“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审美新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费时代“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审美新特征.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1/7/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费时代“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审美新特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费时代“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审美新特征
  摘要 “红色英雄”电视剧在新世纪以来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在叙事模式上表现为“恢宏史诗”与“日常生活”的同构,在人物形象上表现为英雄气概与世俗情怀的结合,在艺术旨趣上表现为传统资源与现代元素的杂糅。“红色英雄”电视剧将革命历史资源组入消费时代英雄文化的生产机制,不仅弘扬了主旋律、引领着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而且也展现了审美的现代性、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充分体现出主旋律文化和大众文化联袂合作的审美优势。
  关键词 消费时代;“红色英雄”电视剧;审美新特征
  
  新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战争的“红色记忆”所展开的影视创作成为消费时代大众审美的重要资源。在消费时代所制造的“大众话语霸权”下,主旋律影视创作开始摆脱政治的垄断并接受经济的恩宠,政治性的诉求逐渐暗淡,而经济性的诉求日益突出。迎合这股风潮,主旋律影视创作从二元走向多元,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转向实用主义。表现在电视剧上面,“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兴起以及“红色原创”的荧屏走红都反映了这种政治概念和经济概念相互嫁接而呈现出的世俗化、市场化、时尚化的倾向。
  但是“这种以世俗化、市场化、时尚化为精神背景的流行文化内涵的芜杂性,围绕电视剧《林海雪原》和《红色娘子军》……引起了对“红色经典”改编的艺术和道德原则的激烈争论”,客观上使得“红色经典”改编热在大众审美视阈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超过了红色经典本身可承载的价值尺度,又降低了大众对红色经典的审美期待。
  “红色经典”改编并不尽如人意,而“红色原创”的荧屏亮相却显示出鲜活的生命力,其中有一类以传奇英雄或历史人物的个体生命史和奋斗史为叙事中心的电视剧备受关注。以2001年的《***燃烧的岁月》为标志,紧接着《历史的天空》、《亮剑》等一部接一部引爆荧屏,塑造了一系列爱憎分明、桀骜阳刚的铁血英雄,成功树立起一类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形象。这类电视剧打造出观众眼中新的“红色英雄”,突破了“红色经典”的拘囿,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和新时期红色英雄的塑造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
  而2007年的《恰同学少年》更是开风气之先,大胆地直接定位为“红色青春偶像剧”,把英雄主题与时髦的青春偶像剧合二为一,让“红色偶像”的概念脱颖而出,宣告了“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全新开始。
  在消费时代大众视角的关照下, “红色英雄”电视剧俨然成为当前的影视热点之一,这类格式创新的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如何?它在当前时代又具有什么样的审美意义?这正是本文所要重点阐释的。
  
  一、“红色英雄”电视剧的审美新特征
  
  消费时代的市场运作,是“红色英雄”电视剧审美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红色英雄”电视剧的繁荣是自觉顺应当前大众消费要求的结果,也因此开创出新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叙事模式:“恢宏史诗”与“日常生活”的同构。
  “恢宏史诗”指的是主旋律电视剧往往运用高瞻远瞩的视角、磅礴浩大的场面以及恢弘雄壮的气势来体现宏大叙事的意义。为了表现国家、民族和人民至上的崇高主题,常常将独立个体集体化、私人空间社会化,通过这种转换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感、庄严感,刻画完成使命与担当责任的社会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