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思考成长新乐小学唐平虎做为一名老师,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要求学生每天读书, 可想想自己, 平时读了几本书呢?可能连学生都不如。感觉到自己脑子中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学期, 随着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的读书活动,我也跟着看了不少书,感觉真是收获不少。读书是提高一个人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这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使我懂的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从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中, 使我获取了微笑教学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除了看一些教育书籍之外, 我也会看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书, 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有 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 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 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 奶酪突然不见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 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 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 开始出去再寻找, 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 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 烦恼丛生, 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 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 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 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 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由此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害怕改变,常常为后退、慵懒、安逸寻找借口和理由。不善于学习或学而不思、不勇于进取或有心思无践行, 心胸不开阔, 眼界不高远。不嗅嗅、不匆匆、也不唧唧,却常常哼哼。“奶酪”自然是个比喻, 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份工作, 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我喜欢这本书, 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 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 》就像一位智者, 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 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 》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 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 时刻准备穿上它,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教学工作是繁重、琐碎的, 生活又常常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随时奔跑追寻的准备,没有一个平常心,那人生将不堪重负。一个人面对太阳, 眼中就是阳光灿烂; 如果背对太阳, 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样的事情, 从不同的角度看, 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 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有的人则皱着眉头讨厌蚊蝇的到来。无论对待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成功固然可喜, 失败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个别学生不听话、教学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教学中,很难有常胜将军,关键是如何对待。每一次考试, 都代表着过去, 不代表将来。我们要及时地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弥补, 任何力图辩解的话语都是起反作用的。试想一下……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教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 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教师, 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一个教好教坏都无所谓的教师,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情绪, 教师的脸色, 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 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 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 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 坚持不懈的读书, 读好书, 耳濡目染, 日积月累, 才会储备真知, 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 才会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教育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杂志那是不行的。读书, 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 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读书人”, 而教师也才会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读书心得教师这个职业是注定一辈子做“小事”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天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而“学校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教师是伟大的, 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在我们天天干着这些不起眼的事的过程中, 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他们的思想、形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成就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就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更好地注重教育的“小事”, 更好地注重教育工作中的细节。上学期期末我购买了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 ,作为本学期我自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