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 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 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 深。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 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 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教师可适当介 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 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 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
.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能力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
.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忠臣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品味谏言的语言艺术,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来源:]
重点
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交织的写作脉络。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 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难点
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用两次假设换位品读文章,读 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及深挚情感, 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 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时评价总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六出 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 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 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 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聆听经典,诵读经典,初步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出师表》,学生听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 节奏。
.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明确应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
文章,然后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概括段旨
.文章一共有9个段落,八个小组各自负责一段,第9段暂留不 译。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合作通译文段,可以提出疑难。
.小组齐读所译段落,代表1陈述译文并提出疑难,代表2概括 本段所写内容。师生共同评价翻译是否准确、全面、流畅并提出修改 意见,教师讲解难点疑点口
第2课时
一、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 如何说理陈情的。
理线:(1)劝勉后主,提出建议:①开张圣听;②不宜偏私;③ 亲贤远佞。
(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情线: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