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刘润平
1. 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
定义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叫做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叫做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成分及
关系
主要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作用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特点
相对稳定-稳态
稳
态
定义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意义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破坏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例如,当血液中Ca、P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2.内环境中各物质的平衡(来源和去路):
来源
去路
PH
食物、代谢产物
与缓冲物质中和
水
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 
③代谢产生的水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除水汽 ④大肠排便
钠盐
食 物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④大肠排便
钾盐
食 物
血糖
①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分解 ③非糖物质转化
①氧化分解 ②合成糖元 ③转化为脂肪和非必须氨酸
体温
①物质代谢产热
②骨骼肌肌运动
皮肤血管、汗腺等散热
3.内环境中各物质平衡的调节:
感受器
神经
中枢
效应器
参与的激素(或物质)
极其功能
意义或失调引
起的疾病
PH值的调节
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
NaH2PO4/NaH2PO4
#水的调节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作用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①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甚至昏迷;
②K的功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
③水可排出代谢废物
#无机盐的调节
醛固酮:保Na、保水排K。
血糖的调节
下丘脑
下丘脑
肾上腺、胰到岛A细胞、胰岛B细胞。
胰岛素: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②加速血糖合成糖元、氧化分解、转变成脂肪;③抑制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血糖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死亡;
血糖过高:糖尿病,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危害健康。
体温调节
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的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
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汗腺、肾上腺、甲状腺等。
肾上腺素:促进代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