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窖藏与墓葬出土耀瓷.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窖藏与墓葬出土耀瓷.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1/7/2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窖藏与墓葬出土耀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窖藏与墓葬出土耀瓷
  耀州窑连续烧造历史长达1300多年,大量产品被输送到全国各地,尤其在北方省份多有出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多次在窖藏、墓葬、佛塔地宫中出土耀州窑瓷,其中以青瓷产品居多。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出土300多件耀州窑刻印花龙凤纹青瓷残件,以盘碗为主,装饰采用里印花、外刻划花形式,印花带有凸起的阳文效果,纹样组合多为一龙一凤,辅以洞石、花草、海水纹。从胎釉、纹饰、工艺特点看,无疑是进献宫廷的贡品。这批龙凤纹标本在故宫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予以部分展出。以往研究者多认为在金兵攻破汴京后,掠获这批耀州向北宋皇家进贡的瓷器,后来带至金中都继续使用。当然还存在这样的可能:在耀州才归附金朝初期,向金朝廷贡瓷有可能使用北宋末的贡余品;也不能排除金兵在天会八年(1130年)短暂占领耀州时掠获北宋末期的耀州贡余瓷的可能性。
  陕西彬县洪龙河窑藏是较早被发现的一处耀瓷窖藏。1954年8月,彬县城西洪龙河上的千金桥被洪水冲断,在桥北500米的断崖上露出了两个瓦缸,随即被水冲走。一缸没入了泾河,另一缸被当地村民抢救出水,共捞获54件瓷器,除3件白瓷外,均为耀州窑青瓷,主要为碗、盘、盏、洗、罐、尊。这批瓷器中,19件留彬县文化馆,其余运抵省博物馆保存,经陆续调拨,现有20余件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初推测这批窖藏瓷器是清代显应院为躲避同治年间回民起义而埋藏;现有专家怀疑应为宋代中晚期当地佛寺为躲避战乱而埋藏,其中的三足雕花青瓷盖罐定为五代产品,比其他北宋青釉碗盘年代为早。
  1959年,陕西蓝田县城关镇南寨发现一处金元窖藏,发现地距离蓝田县城仅有一华里,出土宋钱数百斤和瓷器30余件,窑口丰富,多为耀州窑金代青瓷和月白釉瓷器产品。其中月白釉贴夔纹三足炉是金代耀州窑月白釉的代表精品,曾赴多国展出。
  1981年,陕西三原县高渠乡西秦砖窑发现金代窖藏,出土耀瓷30件,全部为金代产品,有金代素面月白釉三足炉和刻花碗、胡人牵狮瓷塑等。其中金代青绿色釉鹿纹碗被定为一级文物,莲花纹碗和瓷钵被定为二级文物。
  1984年,四川荣昌县(今属重庆市)祝家村发现南宋瓷器窖藏,出土瓷器145件,其中66件为耀州窑产品,基本为金代器物。出土瓷器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进行展出,其中金代刻花水波游鸭青瓷碗质量堪称上乘。在陕西关中通往陕南和四川沿途曾多次出土宋金耀州窑瓷,在陕西丹凤博物馆陈列展出有北宋耀州窑刻花青瓷执壶照片及明代白釉高足碗实物;宝成铁路沿线的凤县双石铺、凤州等地也出土了一些青瓷,从纹饰和造型上可判定为宋金耀瓷;陕西略阳县出土宋瓷窑藏中三足炉3件,墨书有南宋
“嘉泰四年柒月”(1204年)年号。
  1988年9月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柳林乡出土月白釉等金代窖藏耀瓷35件。在铜川陈炉镇陈炉中学也发现过一处元明时期以耀州窑黑瓷为主的瓷器窖藏。
  2003年8月30日,铜川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西王组在取土中发现瓷器窖藏,瓷器放置在灰陶大罐内。其中北宋末到金代初期耀州窑青瓷57件,包括刻印花青釉碗、碟、盖碗、渣斗、执壶、钵等,是一处以北宋耀州窑青瓷为主的窖藏,个别耀瓷年代可能为金代初期。
  在墓葬和遗址、佛寺地宫中,耀州窑出土也比较丰富。西安市文物库房收藏的一件花釉腰鼓为黄堡窑产品,被誉称为“大明宫瓷腰鼓”,长56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