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建筑的永恒之道》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的永恒之道》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27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的永恒之道》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的永恒之道》读书笔记
在剑桥建筑学院的一次课程设计作业中,一位学生恶作剧式的将自己 蒙德里安式线条的方案拿给老师,并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主任并没有生气。“他朝我走过来,用胳膊揽着我的肩膀说‘克瑞斯,我的孩子,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汇报结束后,他给父亲打电话说:“这简直是个精神病院。”
这个学生就是《建筑的永恒之道》(以下简称《永恒之道》)的作者,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这个离经叛道的建筑系学生,在此后的职业生涯里,一直苦苦探索着一个建筑界的终极问题,即“什么是建筑?”。
诚然每个人对“好”的建筑有不同的理解,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建筑界普遍抛弃了现代主义的机械的、缺乏人情味的建筑美学,认同“好”建筑对于人性的需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样一股人本主义浪潮下,当时有一批反思现代主义的优秀建筑理论书籍涌现,如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等,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是,亚历山大并不仅止于对现象的批判,而是创建了一套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论,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修正自己的理论。对于被各种主义和理念冲昏了头脑的建筑界,亚历山大强调回归“体验”、用
“真实”的态度面对建筑,诠释了一种对建筑更为本质的理解。
1.“无名特质”的哲学思考
“有一条永恒的建筑知道。它存在了千百年之久,至今依然如故。以往那些人们感觉到舒适自在的伟大的传统建筑、村庄、帐篷及庙宇,总是有极其接近此道的人们建造而成的。”
这是《永恒之道》的开篇第一句话,初读起来,甚至会怀疑这不是一本建筑理论书籍,作者的口吻太像是在宣传某种神秘组织的教义,不过深入本书后就会发现亚历山大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和充满了诗意的描述与他对建筑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接下来说“形式上的千姿百态,其核心有一个导致成功的基本不变的特征……它以不自觉的形式隐藏与所有的建筑方式背后。”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信息:。这种普适原则就是亚历山大所苦苦探寻的,他甚至认为只要得到了这个原则,即便了普通人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建筑,而形式只是次要的,因为形式只是物质的表象,可以推知“永恒之道”是一种形而上的规律。
在探求这种永恒之道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他所认为的“好”的建筑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场景,总结出一种
“无名特质”,认为这种特质是引领建筑走向“永恒”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两段亚历山大关于“无名特质”的描写:
“桃树小心地挨着墙生长着温暖着墙砖,桃子在阳光中成长,野草在泥土、砖墙和树根交会的斜角处,围着树根生长着。”
“大帽子的宽边,像张开的臂膀,敞向充满信心、奇大无比的世界……老人安然坐着,点着香烟,手放在膝上,休息、等候、静听。”
这只是作者书中关于“无名特质”的两小段描写,在书中还有大量类似于此的感性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体会无名特质的几个特点,首先,无名特质有时好像是客体的一种内在品质,有时又好像是一种主观感受;其次,它显示出主体的一种放松、自由和忘我的状态;第三,它展示出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我们感到在无名特质出现时,那确实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
作者也发现了“无名特质”含混的概念难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因而他选择用七个词进行描述性解释,分别是:生气(alive)、完整(whole)、舒适(comfortable)、自由(free)、准确(exact)、无我(egoless)、永恒(eternal)。
这七个词更注重于捕捉一种对象的主观感受。例如在英语中alive也可以翻译为“活的”,但亚历山大认为,生气并不单纯等同于
“活的”,燃烧的炉火、海边的波浪同样也有生气,因为“火的燃烧同我们的生存是一样的”,当木料燃烧殆尽时,火的生命就结束了,正是因为我们深知这种消亡不可避免,才更能将燃烧时的美好当做一种永恒的“存在”来理解,可见作者对“生气”的理解更多在强调主体的感受。“舒适”一词也是,并不是有钱的家庭和舒适的房间就是真正的舒适,作者认为这些只是乏味的“舒适”,而只有当主体达到一种舒适、自在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舒适”。
“无我”是一个更难理解的词。“一个地方若无生气或是虚假的,其后总有造假的人。这个地方充满了制作者的意愿,就根本没有自己自然的余地了”,亚历山大反对的是人为的刻意设计,不仅现代主义的许多大师就是抱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情怀来实现自己的建筑设计,就连最普通的设计师都在设计中尽量多的想表达个人的意志,“无我”一词正是反对这种在设计中对设计者意愿的过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