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生儿黄疸诊断与治疗进展
Neonatal jaundice
整理课件
1
整理课件
2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新生儿肝炎:
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
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娩出时被感染。
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的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2)新生儿败血症。
整理课件
3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新生儿溶血病。
(2)胆道闭锁:
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
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
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个月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整理课件
4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
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
特点:
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
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I),
婴儿一般状态良好
黄疸于4~12周后下降
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
停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
目前原因:
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亦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整理课件
5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
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孕母用药引起者
、酸中毒
整理课件
6
黄疸分布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部位
血清胆红素浓度
大至分度
头颈部
5mg/dl
+ 轻
躯干以上
5-10 mg/dl
++ 轻
小腿部以上
10-15 mg/dl
+++ 中
手足心以上
15-16 mg/dl
++++ 重
全身桔黄色
20 mg/dl
极重
整理课件
7
检查胆红素的方法的进展
目前认为检测血清胆红素的金标准:
高效液相法
目测结果受个人经验与观测环境的光照情况
影响,国外报告:目测黄疸轻而检测总胆红素高而误诊造成脑损伤
整理课件
8
表1 全国875例足月新生儿检测7天内胆红素百分位值(u mol/L)
第1日
第2日
第3日
第4日
第5日
第6日
第7日
50
75
95
整理课件
9
表2 全国不同地区875例足月新生儿检测7天内胆红素百分位值(x±s; u mol/L)
地区
例数
第1日
第2日
第3日
第4日
第5日
第6日
第7日
东北
393
80 ± 28
119 ±31
153 ±33
176 ±36
185 ±42
180 ±49
169 ±53
北方
277
85 ±27
124 ±33
161 ±44
180 ±57
199 ±54
198 ±47
189 ±54
华南
255
82 ±29
133 ±43
180 ±55
207 ±60
212 ±63
204 ±66
203 ±66
平均
81 ±29
124 ±36
162 ±44
186 ±50
196 ±53
191 ±56
187 ±59
F
P
<
<
<
<
<
<
整理课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