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许昌金墓出土的钧窑大盘.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许昌金墓出土的钧窑大盘.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1/7/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许昌金墓出土的钧窑大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许昌金墓出土的钧窑大盘
  长期以来,宋金钧瓷在墓葬中发现不多,素有“钧不入葬”的说法。此盘出土于许昌一座金代砖室墓,墓中壁画人物为女真人装束,墓葬地点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西侧。同墓出土的钧瓷还有一盘、一碗,说明民间所谓“钧不入葬”的说法也不尽然。
  这件瓷盘呈直口圆唇微敛,浅弧腹壁,矮圈足,外底有5枚圆锥形支钉。胎质灰色,细腻致密。施天青色釉,盘底有红色斑块和蚯蚓走泥纹,釉面有鬃眼和缩釉现象,口部釉层较薄,圈足、支钉无釉露胎。瓷盘尺寸较大,口径26厘米,,。
  盘底的艳丽红斑是钧窑瓷器的典型装饰风格。钧瓷的最显著特点是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巾烧成铜红釉,产生“窑变”现象,釉料一般在1250~1270℃的高温下熔化交融,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瑰丽色彩,如海棠红、玫瑰紫等,姹紫嫣红。钧瓷的青釉青中泛红,色泽深浅不一,或天蓝,或天青,或月白等。青釉、红斑相互映衬,视觉效果强烈。
  底部保留支钉是该盘的一大特色。支钉分布均匀,显得规整自然。支钉高出圈足,支撑盘体,反映出入窑烧造过程中的状态。出窑时本应敲掉支钉,因偶然因素保留下来,为后世留下一件特色精品。这一“生前胎记”朴素得让人感动,其独特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文峰路金代墓葬出土的这3件钧瓷随葬品反映出金代许昌经济发展、钧瓷生产恢复的现实。赵光林、张宁在《金代瓷器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金代中原地区的陶瓷手工业,在金代大定年间得以恢复”,“金代中原地区,任大定年间及其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窑址……有河南禹县钧窑”等。这次出土的金代墓葬钧瓷盘等随葬品,是科学发掘资料,出土地点明确,且有一定的组合关系,可作为钧瓷断代、烧成工艺等方面研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