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B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JLTD 2201 — 2009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规定(暂行) 2009- ×× -×× 发布 2009- ×× -×× 实施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DBJLTD 2201 — 2009 I 目次 DBJLTD 2201 — 2009 II 前言 DBJLTD 2201 — 2009 -1- 吉林省地方标准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规定(暂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测量的内容、基本技术要求和作业方法, 适用于吉林省建制镇以上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和城区以外的开发区、工矿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地籍测量。其他地区的地籍测量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 — 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 部分: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图式 TD/T 1014 — 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CJJ 79— 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8— 99 城市测量规范 TD 1001 — 199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GB/T 14912 — 2005 1:500 1:1 000 1:2 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3 总则 地籍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采集和表述土地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质量和土地表面上的构建筑物等有关信息, 为土地产权管理、开发、利用、税收、规划、市政、环保、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数据和基础资料。 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单元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单元为一宗地,宗地是最小的土地权属单元。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域称为一宗地。一个宗地原则上由一个土地使用单位所使用, 称为独立宗。如果同一个单位使用两块或两块以上不相连的土地, 则应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权属地域,即两宗或两宗以上的多宗。如果一块土地由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时,也是一宗地,称为组合宗(或混合宗)。 DBJLTD 2201 — 2009 -2- 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及地形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城镇地籍测量的成果城镇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三个部分, 即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地籍要素及地形要素数据成果和地籍图件成果。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包括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数据,控制点计算成果,控制点点之记等。地籍要素及地形要素数据成果: 包括权属界址点、建筑物角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测量数据成果等。地籍图件成果:包括地籍分幅图、街坊图、宗地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及其数据成果等。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城镇地籍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应首先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 ), 其次可延用 198 0 西安坐标系或 1954 年北京坐标系,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当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联测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高程基准城镇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高程测量,当需要进行高程测量时,应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地籍分幅图比例尺城镇地籍分幅图比例尺一般为 1: 500 或1: 1000 。城镇区域宜采用 1: 500 比例尺,城乡结合部可采用 1: 1000 比例尺,独立工矿和村庄也可采用 1: 2000 比例尺。 投影方式 1:500 、 1:1000 、 1:2000 比例尺地籍分幅图均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 统一按 3° 分带, 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任意 3° 分带或 ° 分带。 城镇地籍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衡量城镇地籍测量的精度指标与限差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二陪中误差作为最大误差的限差。 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 四等以下各级平面控制网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 宗地权属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宗地权属界址点( 以下简称界址点) 的精度分两级,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中误差和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表 1 的规定。 地物点的精度要求 采用全野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