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黄氏宗祠】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氏宗祠】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2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氏宗祠】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氏宗祠】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
黄氏宗祠从水古下高速后,沿104国道西行6公里,过了罗源客运西站没多久,就到了罗中路三道路段,路旁有一座气势恢宏延绵数里的祠堂建筑,名叫“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从水古下高速后,沿104国道西行6公里,过了罗源客运西站没多久,就到了罗中路三道路段,路旁有一座气势恢宏延绵数里的祠堂建筑,名叫“罗源江夏黄氏大宗祠”。宗祠见得多了,能称为“大宗祠”的还在少数,我猜测,这多半是看在福建省政协常委黄如论的面子上。黄如论,祖籍连江,旅菲华侨,是唐末从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的中书令黄膺第38世孙、世界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工商联副会长、著名的慈善家,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每年都有大笔资金投向学校、敬老院、寺庙、祠堂等,福州五区八县很多黄姓祠堂的重修复建,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手笔。他还是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的会长,凡是跟黄姓一族有关的事他都不遗余力,出钱出力,在黄姓一族乃至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声望。祠堂内并没有太多的文物遗存,却也因为他的影响力,于祠堂建成前的2004年12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姓多以“江夏”为堂号,统称“江夏黄氏”,在福建是仅次于陈、林的大姓,入闽始于东汉,盛于宋元,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誉,繁衍至今分为十三个支派,“罗源黄
”源于其中黄膺一派中的“少师房”,其开基祖黄执躬(民间称黄龙)为古田璜溪人,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因家贫随母桂氏来罗谋生,母卒于途,孑然一身,先佣于管柄卓家,后在南溪剪茅为庐而居,筚路蓝缕,历十三载,年廿八娶卓氏女为妻,生有三子:黄槐、黄枟、黄棆,相继皆中进士,在朝为官,里人羡喜,号为“三黄”,至第三代一门父子九进士,故有“三黄世家”之称(更多请关注黄氏大家族 微信号:h265888),其中以黄棆(1126-1202)最为出名,他11岁刻苦攻读,家贫不能得书,遂借书抄读,达旦不寐,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进士,历官海盐知县、广东东路转运官,特授朝议大夫,封罗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敕巡广西东路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兼提举本路盐事。庆元五年(1199年)辞官,授秘阁修撰、集英殿修撰,嘉泰二年(1202年)卒,享年76岁,绍定三年(1230年)追赠少师。其次子黄孟永,字景芳,其政绩、人生阅历不逊于父亲,历官朝议大夫,知惠州,封开国宗丞,赠少师衔。正因为出现了黄棆父子这样的出色人物,罗源的这一支黄姓在青山世系六房中被称为“少师房”(黄如论出自青山世系长房“监察房”)。“罗源黄”的老祠堂原位于宅里埕,始建于南宋,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大儒朱熹避学禁,寓居连江宝林寺,应辞官在家的黄棆之邀来到罗源,居圣水寺东侧黄家的私塾“连茹斋”,为《三黄世家宗传》家谱作序并为祠堂题
“三黄世家”匾,故宅里埕的老祠堂又有“三黄宗祠”之称。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的老祠堂早已改作他用,但其历史价值犹存。2003年初,黄如论倡议复建罗源黄氏宗祠,应者如潮,罗源县有关部门确认其文物价值后批准其易地复建,得到批准后,黄如论于2004年3月斥百万巨资在现址开建,于2005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岂料下半年,祠堂就因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险情,2007年8月被罗源县建设局鉴定为危房,于2009年重修,现为罗源黄氏总祠。罗源黄氏宗祠位于路边,祠前立有雄伟壮观造型精美的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