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doc

格式:doc   大小:1,37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1/7/28 文件大小:1.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作者:
来源:《文化交流》2019年第07期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于2019年7月8日,开始向公众开放。随着两扇大门徐徐打开,良渚文明穿越时空呼啸而来。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一个怎样的面貌亮相在公众的眼前?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又如何做到相辅相成?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则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
        遗址公园地处杭州地区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凤都路与104国道交叉口北200米,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约60公里。
        ,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
        根据遗产价值阐释和访客基本服务需要,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等十大片区。其中,反山、莫角山、城墙遗址等区域每天有定点定时的人工讲解。
        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大面积保留了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公园内林木繁茂、水系纵横,园内套种了大量的水稻,吸引了许多珍贵鸟类前来栖息,充分反映良渚文化稻作文明的特点,展示了良渚古城时期的水乡泽国风貌。
        据了解,良渚古城遗址范围有两个西湖那么大,目前开发的面积约是半个西湖大小。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秉承最小干预,给予遗址最好的保护,讲述5000年前的故事”。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陆城门,是城址区目前发现的8座水城门、1座陆城门中的唯一一处陆路交通通道。三座隆起的高台,呈“品”字形结构,连续的城墙分为四个门道,宽度达150米。可以想象当年它的气派与巍峨。穿过宽大的门道,即可进入内城区域。
        而水城门分布于城墙四面,每面城墙各有两座,城内、外河道经水门相接,构成了内外水网与水路交通体系。水城门一般宽30-60米,水城门两侧,矗立的仿木柱子,就是公园对水城门位置和宽度的展示。
        良渚古城城墙发现于2007年,城墙利用了自然地势,底部铺垫20-40厘米厚的石块,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黄色黏土分层堆筑,全长6公里,宽度在40-6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地段,高约4米,不仅可以加固基础,还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墙体的侵蚀。墙体上有土色明显的分垄现象,说明城墙堆土来自不同的地方。这种用石块铺垫,用黄色黏土堆筑城墙的方法,目前在世界同时代遗址中属首见。
        考古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内外古河道总长度约31公里,在古城外围兴建大型水利系统,在城内外有多条人工挖掘的河道,形成了复杂的水上交通网。良渚先民创造性地使用了垫石、堆筑、草裹泥以及护岸木桩等工艺营建古城,反映了人们在湿地环境中城市和建筑的特色。
        另外,古城内外发现的码头、独木舟、竹筏等遗迹遗物,生动再现了良渚先民在水乡中生活的情景。
        展示馆里展示了相应的考古出土物,以及考古模拟中心,孩子们可以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