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四: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一、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分
得分
定
量
评
估
1
久
远
度
现存最早
建筑修建年代
明代及以前,4分;清代,3分;
民国,2分;建国至1980年以前,1分。
4
传统建筑群
集中修建年代
清代及以前,6分;民国,4分;
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3分。
6
2
稀
缺
度
文物保护
单位等级
国家级,5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2分;省级,3分,;市县级,2分,超过1处每增加处1分;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范围,1分,。满分10分。
10
3
规
模
传统建筑
占地面积
5公顷以上,15-20分;3-5公顷,10-14分;
1-3公顷,5-9分;0-1公顷,0-4分。
20
4
比
例
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
60%以上,12-15分;40-60%,8-11分;
20-40%,4-7分;0-20%,0-3分。
15
7
工艺美学价值
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
1、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造型(外观、形体等)、结构、材料(配置对比、精细加工、地域材料)、装修装饰(木雕、石雕、砖雕、彩画、铺地、门窗隔断)等具有典型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建造工艺独特,建筑细部及装饰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9-12分;
2、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本地域一般特征,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价值较高,5-8分;
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0-4分。
12
8
传统营造工艺传承
至今仍大量应用传统技艺营造日常生活建筑
1、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有典型地域性,8-10分;
2、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多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有地域代表性,5-7分;
3、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少应用地域性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与风格或与传统风貌一定程度上协调,营造特色有地域代表性 0-4分。
8
合计
100
二、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分
得分
定
量
评
估
1
久远度
村落现有选址
形成年代
明清及明清以前,5分;民国,3分;新中国成立后,1分。
5
2
丰富度
现存历史环境
要素种类
古河道、商业街、公共建筑、特色公共活动场地、堡寨、城门、码头、楼阁、古树及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种类。每一种得2分,满分15分。
15
定
性
评
估
定
性
评
估
3
格局完整性
村落传统格局保存程度
1、村落保持良好的传统格局,街巷体系完整,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整体风貌完整协调,格局体系中无突出不协调新建筑,26-30分;
2、村落基本保持了传统格局,街巷体系较为完整,传统设施活态使用,与生产生活有一定联系,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少,不影响整体风貌,16-25分;
3、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骨架体系,能较为完整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基本不使用,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貌,6-15分;
4、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体系,能零散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全不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新建不协调建筑,风貌非常混乱,0-5分。
30
4
科学文化价值
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
1、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定历史背景或民族特色,村落与周边环境能明显体现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25-35分;
2、村落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