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科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小雄 2021/7/30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批准号:2010tjk376】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唐云波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问题已日益凸现,并一直困扰着教学 一线的广大教师。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新课程的教学,用什么标准去评 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教学改革实践表明, 传统的评价机制已成了课改的障碍。评价改革的进程将严重影响新课 程的贯彻实施,影响到新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宝安区义务教育阶段自2003年秋季开始进入课改,分别在三、 七年级开设科学课程。至此,小学由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而初中 则由分科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改为综合课程一一 科学课程。经过近八年的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 课改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初中科学存在着“为考而学、为考而 教”的评价现象,小学科学科由于种种原因,则存在着评价缺失现象。
因此,无论从全区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如何宏观把握中小学 校落实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状况,如何让评价改善和促进学生的 学****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模 式,迫在眉睫。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评价: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即揭示世界(个人、 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评价的本质在于对 事物和过程的价值做出判断、决定或计算皿
教•学•评一体化:把评价直接切入课堂,师生在教学过程 中利用科学学****工作单寻求与解释证据,让学生及其教师以此确定他 们当前的学****水平,他们需要追求的学****目标以及如何达到所要追求 的学****目标的过程。这种模式把评价看作是学****和教学的内在的一部 分,核心在于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强调的是教师和学****者为确认 学生或自身现在到底学到什么地步(where)、目标应该在哪里 (where),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到达目标(how)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 程。是一种为了学****的评价,而不是对学****的评价。
其价值取向是过程与目标并重,促学****重发展。评价内容多维, 融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多元)o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并重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功能是重学****质 量、回流导向和学会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多元(教师、同伴、学生 自我),其中以学生自我为主,强调的是多样化的主客体间多向交流 与互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评价的功能有着不同的强调, 对评价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其间评价经历着测验和测量、描述、
判断和建构四个时期⑷。
(1) 测验和测量时期: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 技术员的工作一一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因此,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测验”和“测量”的时期。
(2) 描述时期: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 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ygwwr 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 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3) 判断时期: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 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确定价 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确定了评价的过程性;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如
“形成性评价”、“内在评价”等,无在这一阶段产生。
(4) 建构时期:把评价视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 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支配的;评价是 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 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
通过对评价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评价的概念本身出现了一些新 的内涵同:
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就,除了过去一直强调的知识、技 能外,还应当关注诸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有效交流、团队工作 等高层次的能力。(全面发展)
评价不是简单地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比较,还应当对学****br/>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对意义和理解的追寻,促进自我导向的、反思 的、独立的学****评价促进学****br/>评价不应将学生当作被动的参与者,而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 之中。
评价应当运用情境化的、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而不能运用去 情境化的、碎片化的、基于事实的回忆的任务。(真实性评价、表现 性评价)
“为了学****的评价”⑷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方基础教 育领域兴起的评价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它超越了传 统的教育评价观,不把问责作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也不再游离于课 堂教学之外。这种评价直接切入课堂,核心在于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在国外,这种教育评价观已经进入实践领域,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