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试论怎样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怎样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7/3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怎样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怎样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古诗词占有相当篇幅,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我们教小学语文,一般都按照《教参》的提示去教,很少涉及美学范畴。美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讲起来比较费解,讲少了学生听不懂,讲多了没有时间,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办法有的是,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把说文解词的教法变成诗词欣赏课,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欣赏的方法不止一种,朗读是欣赏,静听是欣赏,给诗词配画也是欣赏,虽然途径不一样,但最终都能品味到诗词的美学芳香。
  一、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古诗美。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曾经就这一论题进行过深刻地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之一,特别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更需要这一种方法,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走上讲台,不会教书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有位老师曾经给学生教毛泽东诗词,“春分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他不领着学生朗读,却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过程大概如此。教师:“春风杨柳多少条?”,学生:“一两条!”教师:“不对!”学生:“三五条!”,教师:“不对!”,学生:“十来条!”教师“也不对!
”……; 教师:“六亿神州怎么尧?”,学生:“左右摇!前后摇!上下摇”,像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还不如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下面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课本里北宋•邵雍的诗,简简单单四句话,勾画出了一副迷人的农村风景,要说拉开来讲,确实没有什么可讲的,但并不是说这首诗没有内涵,没有意境,没有美学高度,恰恰相反,它什么都有,而且十分丰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字花。
  教师给小学教师教《一去二三里》,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美学意境,比肢解此诗更为合适。一是通过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韵律美。二是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美。烟村、亭台、人家,鲜花簇拥,美不胜收。三是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隐含的美学。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调变化,把诗中的美学元素幻化成一条流动的河,用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是人间仙境,爱国爱家的感情油然而生。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静静地欣赏古诗。
  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发展和更新,各个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和语音课件,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写的东西怎么看也不好,偶尔遇到一位擅长朗读的同事,拿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似乎觉得自己写的也不错。我在高中时学过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说实话并没有学懂,时隔多年以后,有一次打开收音机,听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丁涛朗诵这篇文章,我静静地听完了全部朗诵,我有两种感触,一是鲁迅确实是大家,二是我知道自己过去没有学懂《为了忘却的纪念》,现在才正真理解了文章的真谛。
  小学语文教学,其实没有必要过地讲解,如果我们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或语音课件,让学生调动视角和听觉,感受诗中的韵律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从而体会诗中传的递美学情结。
  诗歌的欣赏过程应该是完整的,不可割裂和肢解,古代文人墨客往往聚集在一起,吟诗赏月,他们并不讲解,而是朗诵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