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69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小辰GG 2021/7/30 文件大小:6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文 本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 城市性质
第五章 城市规模
第六章 城市总体结构
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九章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道路系统
第二节 道路交通设施
第三节 公共交通
第十二章 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第一节 绿地系统
第二节 城市景观
第十三章 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第十四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六章 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七章 给水工程规划
第十八章 排水工程规划
第十九章 燃气工程规划
第二十章 供电工程规划
第二十一章 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第二十二章 城市防灾规划
第一节 消防工程
第二节 人防工程
第三节 防震减灾工程
第四节 防洪工程
第二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四章 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五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二十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 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 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 编著,
1996 年);
3、 《东莞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989〜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局,1989年);
4、 东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00 年);
5、 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 1999 年);
6、 关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说明 (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0 年) 。
第三条 规划修编重点:
1、 研究粤港协调和综合发展中东莞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职能问题,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2、 调整和控制东莞市区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式;
3、 提出各类城市用地、 综合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 布局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发展战略;
4、 提出市域和市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 、与周边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2、 市域城乡共同发展;
3、 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目标;
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为市域现状 4区28镇,总面积 2465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是指市属城区、东
城、万江、篁村 4 个区和寮步镇西北 7 个自然村的行政用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远期2006〜2015年,远景为2015年以后。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
第七条 规划在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 90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 :: 。社会保 险覆盖率在 95%以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普及高中教育。年末总人口控制在 430万人左右。
第八条 规划在 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 150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 :: 。建立高层次的城市产业结构体系, 国家重要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基地基本形成。 年末总人 口控制在 420 万人左右。
第九条 规划 2015 年全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 2300 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为 ::50 。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和贸易仍是城市经济的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和研发的能力进一步 增强。年末总人口控制在 400 万人左右。
第十条 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动力,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第三 产业发达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进一步推动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外贸 出口基地的高层次发展。
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建设全国基础教育强市, 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培育和塑造融优良传统和现代文化于一体的都市社区环境;逐步形成与产业国 际化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的政府调控和社会服务体系。
第十二条 环境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整治环境污染;加强全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 和历史古迹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城镇土地开发,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按照城乡一体化空间发 展战略调整和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