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术区皮肤消毒 1. 消毒方法(1 )检查消毒区皮肤清洁情况。(2 )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无菌海绵钳夹持纱球。( 1 个纱球蘸 3 %碘酊,两个纱球蘸 70 %酒精)。(3 )先用 3 %碘酊纱球涂擦手术区皮肤,待干后,再用 70 %酒精纱球涂擦两遍, 脱净碘酊。每遍范围逐渐缩小, 最后用酒精纱球将边缘碘酊擦净。因碘酊的杀菌作用是由碘升华过程的游离碘对细菌起杀灭作用, 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也很大,所以待碘酊干燥对细菌产生杀灭能力后, 应再用 70 %酒精纱布以同样方式涂擦两次将碘酊脱除。这样不仅发挥了碘酊产生游离碘的强大杀菌力,而且又能克服碘酊对皮肤的损害。操作的关键是涂擦均匀,严密无漏,待碘酊干燥后再脱碘。欧美和日本国手术区皮肤消毒,已经很少采用碘酊酒精消毒法。普遍用 % PVP —碘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因为该消毒剂有碘酊相同的杀菌能力, 又无碘酊对皮肤的刺激性。用此剂消毒时只按上法涂擦两次,不用脱碘即可。 2. 消毒方式(1 )环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2 )平行形或迭瓦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3. 消毒原则(1 )离心形消毒:清洁刀口皮肤消毒应从手术野中心部开始向周围涂擦。(2 )向心形消毒: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的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4. 不同手术部位所采用的消毒溶液由于手术病人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所用的消毒剂种类也不同。(1) 婴幼儿皮肤消毒: 婴幼儿皮肤柔嫩, 一般用 70 %酒精或 %碘酊消毒。会阴部、面部等处手术区,用 %或 %碘伏消毒。(2 )颅脑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术区皮肤消毒:用 3 %~ 4 %碘酊消毒,待干后,用 70 %酒精脱碘。(3 )普通外科手术皮肤消毒:用 3 %~ 4 %碘酊消毒,待干后, 用 70 %酒精脱碘。或用 1 %(有效碘)碘伏消毒 2 遍,无需脱碘。(4 )会阴部手术消毒:会阴部皮肤粘膜用 1 %碘伏消毒 2 遍。(5) 五官科手术消毒: 面部皮肤用 70 %酒精消毒 2遍; 口腔粘膜、鼻部粘膜消毒用 %碘伏或 2 %红汞消毒。(6 )植皮术对供皮区的皮肤消毒:用 70 %酒精涂擦 2~3 遍。(7 )皮肤受损沾染者的消毒:烧伤清创和新鲜创伤的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至创面基本上清洁时拭干。烧伤创面按其深度处理。创伤的伤口内用 3 %过氧化氢和 1: 10 碘伏浸泡消毒, 外周皮肤按常规消毒。创伤较重者在缝合伤口前还需重新消毒铺巾。 5. 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1 )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2 )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3 )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