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校本课程案例分享.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本课程案例分享.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本课程案例分享.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本课程教学案例(印记)分享 案例分享: 专题 1 :怎样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 王春意—安全避险。写道:“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他是个调皮的孩子, 上课永远坐不住。他就是田硕坤。在前几次的课堂上,他总是呆呆地坐着,或者是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住。我问他,为什么不动手练习呢?他却理直气壮地说, 我爸爸是医生, 这些不用学, 他可以教我。听了他的话,我顿时哑口无言。然而一次偶然事件,使他有了些许改变。------- 鼓励他能像他爸爸一样棒; 让他当我的小助手。* 杨乐——跳皮筋。卢陈京,三年级的一名小男生。性格内向,动作协调能力差, 动作做得难看。马红军老师时常找他谈话, 与他聊天, 告诉他跳皮筋的动作,男生若是跳得好会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还让他看跳皮筋的展示视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进行鼓励。慢慢地, 他开始愿意学新动作, 跳起来也没有刚开始那样扭捏, 甚至在别人休息时自己也默默练习。看着他的点滴变化, 我们想起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天才。专题 2 :上课时怎样维持纪律? * 大手拉小手,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宋淑玲—我们经典诵读课程共有 42 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于 1-6 年级的学生,并以 1、2 年级的学生居多,这可令我这个从来都没有教过低年级的老师着了急。每当看着他们上课左摇右晃的样子, 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话, 我的心里就如一团乱麻, 本来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顿时乱了分寸。最让人感动的是慢慢地各小组逐渐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每当让这些孩子排练时, 每个人都拿出十分的精神, 不遗余力地表现, 大同学耐心地在给小孩示范、指导, 小孩子也能够为大同学出谋献策。在各小组汇报演出时, 大家都精神倍增, 表演起来有板有眼, 有时为一枚小贴画争得面红耳赤。大手拉小手, 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地发挥了团队精神,真好! 牛晓庆——在课上, 哪个老师不想教那种天资聪明的学生, 哪个老师不想教出优秀的学生。可是, 现实却不那样顺着我们的思路走。在班上有几个学生属于讨骂型。这些学生上课的表现基本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手脚停不下来, 理解能力差, 自控能力不强。一开始, 我还柔声细语的维持纪律, 上完一节课后, 我就发现不适合他们, 往往他们的说话声及敲鼓声远远盖过我的声音。于是, 我把河东狮吼的绝招也使上去了。没想到, 效果意外的好, 那些学生一般都是一愣, 然后乖乖的听范老师讲课。就这样,我和范老师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课上的也有滋有味。”* 一块饼干的力量——姚楠: 上课的时候, 辅导员和助教最烦恼的就是善后的问题。开始上实践课后, 几次课, 食堂都被弄乱了。两个人收拾起来很不好办。班中低年级学生较多,对于上课教室需要保持整洁还没有建立起意识。这时, 我突然想到, 揖让自己的课能自制小饼干, 那么用学生的成果作为奖励方式是不是可行? 再次上课, 我就有意识地将用过的盆和一些工具教给高年级学生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清洗。高年级的几名学生能力很高, 对于我交给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在课快要结束时, 我不仅表扬了他们, 还将学生们自制的饼干多奖励了他们一块。别人分三块, 他们就四块。就只是这一点奖励, 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课上, 同学们开始注意到要保持教室整洁,高年级同学更是不用辅导员布置就自己清理工具。到后期, 不用物质奖励, 班中的学生也能主动清理教室。于天禾同学还说:“老师, 您不用多给我饼干, 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孩子们这样的表现,我感到既高兴又欣慰。* 小组长的力量—王群: 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书写水平, 王伟老师任命了几个鞋子的好学生为小组长。每次由组长辅导几个学生练习, 小组长改的耐心, 小成员们学的认真,互帮互教的学习气氛非常浓郁。* 红花的力量——高艳京: 安全预防这个班的学生是让我最头疼的, 全班 30 多人,有 10多个一年级学生。课堂上他们是最活跃的, 老师说时他们在说, 同学说时他们还说。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一直觉得班里孩子年龄差距大, 如果我拿着红花再奖励他们, 会被高年级学生耻笑。因此, 虽然课堂纪律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虽然我会想一些解决办法, 但课堂仍只有片刻的安静。* 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李欣——在我的校本课程中, 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三番五次讲的构图要领还是有的同学做不好,画得哪哪都是,整个一个“满天星”。我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指责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那怎么办呢?由于刚刚入职, 我的教育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一味的压迫真的对么?我不禁对自己的方法画了一个问号。然后, 我通过网络找到了各种批评教育的方法。作为老师, 没必要一直严厉指责阩, 偶尔也要通过幽默的教学方式教育别人。一次,画丝瓜,一位学生把丝瓜排成了一字形。波我便笑着对他说:“孩子,你是不是给丝瓜兄弟命名为老大、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