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小学生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精选(20篇含答案)(二).docx

格式:docx   大小:8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生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精选(20篇含答案)(二).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8/1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生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精选(20篇含答案)(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外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 h出he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 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 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 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6 wi)o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 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 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 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 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 (ch e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 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 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 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 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一一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 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 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
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V ”标出正确读音。(2分)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首( ),再查( )画。(2分)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 )句,第二个是( )句。(2分)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 ),“那样的人”指( )
的人。(2分)
(5)、用“一”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分)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 “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 有作为的人的呢? ( 3分)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 3分)
课外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 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 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 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 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 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 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 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 学****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 )、( )、( )、( ),主要
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
.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用八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外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一束鲜花
一束普通的鲜花,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然而,周总理对待一束鲜花 的故事,却深深铭刻在北京饭店职工的心中,成为大家相互传颂的美谈。 ||
196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灯火通明,门前车水马龙。周总理为外宾举行的宴会 已经结束,可是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还在和周总理亲切地交谈。饭店外面等候周总 理回家的司机老杨,提着那个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的竹壳热水瓶去打开水。忽然,他看见餐 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