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剪力墙的布置.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剪力墙的布置.doc

上传人:gyzhluyin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剪力墙的布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剪力墙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 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 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1] ,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剪力墙的布置原则为: (1) 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墙承受。所以一般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双向布置。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 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并宜使两个方向抗侧刚度接近,即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2) 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 以增加抗震能力。门窗洞口上下各层对齐, 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使受力明确, 计算简单。在抗震结构中, 应尽量避免出现错洞剪力墙和叠合错洞墙。叠合错洞墙的特点是洞口错开距离很小, 甚至叠合, 不仅墙肢不规则, 而且还在洞口之间形成薄弱部位,对抗震尤为不利。(3) 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剪力墙沿竖向改变时, 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等级, 或减少部分墙肢, 使抗侧刚度逐渐减小, 避免各层刚度突变, 造成应力集中。(4) 剪力墙要避免洞口与墙边, 洞口与洞口之间形成小墙肢。小墙肢宽度不宜小于三倍墙厚( 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 ,并用暗柱加强。(5)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 将其分为均匀的若干墙段, 墙段之间宜采用弱梁连接, 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 2, 墙长较小时, 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墙体配筋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 8m。(6)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短肢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在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 或一般剪力墙) ,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7)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应采取增加与沿梁轴线方向的垂直墙肢, 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 来减少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 减小墙肢平面外弯矩。(8) 不宜将楼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因为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没有抗扭刚度去抵抗平面外弯矩; 另一方面对连梁本身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应尽量避免。【转】建筑施工图中现浇板厚如何确定单向板板厚不小于 1/30L, 双向板不小于 1/35L, 且楼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 90mm, 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 100mm 。相邻现浇板的板厚不应相差 30mm 以上。现浇板配筋规定: (1 )现浇板配筋应按照“细筋密布”的原则进行设计。(2 )现浇板应控制最小配筋率大于 % 。(3 )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墙阳角处增设放射性钢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4 )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5 )板厚大于 120mm 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住宅工程结构伸缩缝设置与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纵向长度较长( 一般大于 40m ) 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浇带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