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伤寒心法要诀
卷一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中风伤卫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风,病即发热汗自出,鼻鸣干呕桂枝功。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伤寒伤营脉浮紧,头疼身痛恶寒风,无汗而喘已未热,呕逆麻黄汤发灵。
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中风浮紧遍身痛,头疼发热恶寒风,千呕无汗兼烦躁;伤寒身重乍时轻,浮缓呕逆无汗喘,头疼发热恶寒风,烦躁而无少阴证,营卫同病大青龙。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伤寒酒病桂勿与,呕吐不已血脓鲜,尺迟服麻致漏汗,恶风肢急小便难,微弱汗风青龙发,厥惕悸眩热仍然,身振振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阳明表病脉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阳明热病脉证
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
阳明腑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蒸蒸潮热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热证无汗亡津液,燥渴仍从白虎痊,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欲知定硬识矢气,不转微涩下之冤。舌滑尿白小便数,便硬休攻导自安。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少阳脉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脉弦目眩而耳聋,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或渴或咳身微热,或胁硬痛腹中疼,或悸不呕尿不利,舌苔滑白小柴宗。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胸烦不呕去参夏,加蒌假设渴半易根,腹痛去芩加芍药,心悸尿秘苓易芩,胁下痞硬枣易蛎,不渴微热桂易参,咳去参枣加干味,小柴临证要当斟。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那么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胸满热烦栀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发热恶寒肢烦痛,微呕支结柴桂宁。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痛硬大柴攻,误下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振汗生。
三阳合病并病
合病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二阳合病满喘发,自利葛根呕半同。太少利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膨膨,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眠合目汗蒸蒸,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二阳并病汗不彻,面赤怫郁大青龙,表罢潮热手足汗,便难谵语大承攻。太少头项痛眩冒,心下痞硬如结胸,禁汗吐下惟宜刺,谵惊不食利多凶。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三日三阳尽,热微烦躁入阴传,其人能食而不呕,脉小尿清为不传。
太阴阴邪脉证
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疼。
太阴阳邪脉证
阳邪嗌干腹满痛,误下时痛大实疼,大承桂枝加芍大,脉弱芍大当审行。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腹满时减复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