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氓》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氓》教案.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8/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氓》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诵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lt;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
二、 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
“文人骚客”;“雅” 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板书)
三、 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 集体再次朗读。
四、 整体感知课文。
1、 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