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琵琶行(并序)》.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并序)》.doc

上传人:1656741**** 2021/8/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并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琵琶行(并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此诗歌情感的悲剧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此诗的悲剧美,引发学生对低落境遇中劳动人民的同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
教学重点:
感受悲剧美,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点读法、讨论法、引导总结法。
二、 教学过程与步骤: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见课件
二【—知识梳理】
(一)诵读鉴赏:
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齐读、自读感受全诗。
三、【问题探究】(学生合作)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4.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学生总结: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四、【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五、【实践演练】
谈谈你读此文的感受
示例: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梳理知识、探究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发言)
1、 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第二部分“欢乐曲”: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第三部分“沉思曲”: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