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母亲节征文(短篇)七篇-母亲节的征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母亲节征文(短篇)七篇-母亲节的征文.doc

上传人:WonderC 2021/8/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母亲节征文(短篇)七篇-母亲节的征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母亲节征文(短篇)七篇|母亲节的征文
母亲节征文(短篇)七篇
【篇一】 母亲不仅是家庭亲属间的一种称呼,这个词语,更像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她时常代表着伟大,勤劳与无私。母亲像是黑夜中的灯塔,指引你前进的方向,母亲像是汹涌波涛中的港湾,给你带来庇护的场所,我的母亲也是如此。她是一个普通人,她在我的生命中不平凡的存在。
上班后,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性质,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尤其是成家后,每次下班回家,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等待着我。即使不生活在一起,母亲也能清楚地算出,我哪几天休息,哪几天上班。
我每个月至少安排回家一次。回家前,母亲总会打几个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提前把我的被子晾晒好,床单被罩换上干净的;在家住两天,母亲会把所有我爱吃的饭菜都做一遍。回家后,母亲总是最忙碌的那个人,厨房里进进出出,她总是从早忙到晚。母亲的手工特别好,成家后,我的褥子被子都是她一针一线做的。母亲是一个细致的人,做得针脚统一大小,她坐在阳台,戴着老花镜,给我缝着换洗好的褥子。日光下,母亲两耳鬓角的白发若隐若现。母亲也会偶尔染发,我问母亲,头发该染了吧,母亲说,人老了,白头发藏不住了。看着母亲的白发,我心里感到很失落,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陪她的日子还是太少! 母亲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如以前。不知什么时候,一些事情,母亲只报喜不报忧。在电话里,听出母亲嗓子不舒服,再三追问,她才说出实情。她还安慰我说:没事,闺女。感冒好了,嗓子有点不舒服。想想自己小时候感冒的时候,母亲总是陪在床边,打完针不愿意走路,都是母亲背着我回家。可如今,母亲生病了,自己却不能陪在身边。
成家后,能真实地感受到母亲生活中的劳累。家务活是每日的必修课,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我的一天,是母亲的每一天,作为母亲的小棉袄,我应该多抽些时间陪陪她,让爱不止在母亲节! 【篇二】 我是很喜欢“吃”的一个人,却偏偏在做饭上极不擅长,很笨佷笨。
曾经给闺女做过一段时间早餐,都是每天晚上询问“度娘”,然后预备出各种材料,早上开始如法炮制,所幸闺女倒不嫌弃,基本上都会吃掉。
有时候也会突发奇想,给大家露一手。做上一道菜,就像小时候母亲做的那样,让我们姊妹们吃过以后,总是念念不忘还想要吃。可是,尽管材料要比母亲那时候更加齐全,还打了电话询问步骤,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却总也做出不记忆中的那般味道。
小时候,各家各户生活条都不是很好,而母亲总是会在有限条下想法设法为我们做些好吃的。
其实,母亲结婚前并不会做饭,因为姥姥延安抗大毕业后,与姥爷一起在外地担任教师,顾不得管理母亲,母亲平时主要在乳母家生活,过着几乎是“饭来张口”的日子,哪里懂得什么柴米油盐!但成家之后,尤其是有了我们,母亲做饭的技艺突飞猛进。
包饺子、蒸粘豆包、枣窝头、红烧肉、油炸糕,熬小鲫鱼儿汤……这些都是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母亲比较拿手的饭菜。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确实好吃,再则也是吃的次数比较少的原因。
有一样饭菜是我直到如今仍然情有独钟的,那就是手擀面。母亲做的手擀面有许多种类,炸酱面、热汤面、西红柿鸡蛋面、凉水麻酱捞面,姜丝面,擀面片儿、豆角焖面,粗的、细的、扁的、圆的,各式各样,各种吃法,也养成了我到现在每周必须吃上一两顿面条的****惯。
小时候,农村吃蔬菜,都是自家菜园种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一到夏秋季节,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都是比较多的,配上自家散养母鸡下的鸡蛋,赶上重要的日子或者家里来客人,母亲还会买上半斤或者一斤肉,给大家做上一顿手擀面。有的时节蔬菜较少,母亲也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吃上一些蔬菜面。还记得那时家里种了一些芝麻,母亲就会掐上一把芝麻叶,回家后又是洗又是焯又是晾晒,把芝麻叶里的苦涩味去掉后,用葱姜蒜炝锅炒了做上一锅细细的热汤面,放上几滴香油,放学回家的我们一进院儿,汤面正好出锅,那股清香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那时我们姊妹如果有点感冒或者着凉,母亲就做上一碗姜丝面,催着我们趁热吃下去,然后盖上被子躺着,一会儿出上一身汗,感觉就会好许多。
母亲最拿手的一道菜是红烧肉,逢年过节都会做上一锅。听父亲说是跟一位退休在家的厨师学来的技艺。母亲做的红烧肉跟现在做的不太一样,切成方子,块很大,肉的颜色红色透亮,入口即化,毫无一丝油腻。有时还会在快炖好肉时,放入些煮熟的鸡蛋,鸡蛋用针扎出一些眼,让肉汤的味道浸入鸡蛋内部,鸡蛋和肉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在那个时候,那叫一个香!现在人们不缺肉吃了,母亲平时做的也少了,只有在春节回家时,母亲会提前做出一大锅,等儿女们带着孩子都回家了吃,我们还会专门再带回自己小家一些。我总想学这道菜,母亲说最重要的就是炒糖色要炒好,调料和火候也很关键。学了几次也没学会,再说现在人们提倡清淡饮食,干脆没了兴趣也不学了。有些菜就是这样,吃过就一直很难忘,却很难复制。
母亲现在年龄大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