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关于理想 学哲学导论之余,我认真的浅读 了一遍《理想国》 ,内心被苏格拉底严密的思辨能力和对现 实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所折服,不时会产生共鸣与惊叹。其作 者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 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理想国》中主要讲的国家政治学 说和理念论哲学:前者主要论证了正义及其定义,理想国家 中统治阶层的选择,在理想国中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好的形式。 在理念论中论证了哲学家应该为王,什么是哲学家以及用太 阳论证真理与认识,用线段来论证知识的层次,用洞穴来论 证认识的过程,用工匠来喻理念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
由于对几个点有些共鸣和思考,在此简单分别做个论述。
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柏拉图在书中说到: “关于什么 是正义与美,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意见,是吧 ?我们从出生
之日起就在这种意见中熏陶 ,, 他用从立法者那儿学来的 知识做答。但是辩论证明他是错的。这种情况在各个方面一 再发生,直到他不再相信,原来所尊重的东西并不比被蔑视 的东西更让人尊重,而且他对于正义与善以及他最尊崇的东 西都有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问题出来了,到底要尊重的是 什么 ?是正义与美本身,还是我们对我们的灵魂所说的顺耳 的话。我们是要早日去追寻真善美,还是在费力攀登到一定 高度后突然有种沉重的失落感而深陷迷茫。没有拜托桎梏的 勇气,即使一双明亮的双眸也只能看到虚设的美好。
哲学是什么, 这个话题从古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我看来, 哲学就是对理性的追逐。而追逐理性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哲 学家就是“爱智者”——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 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纵然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似 乎事物都是不确定的,是时刻变化的,但哲学家们就是尽力 用热情去探索真知,才有了印欧古文明遗留下的处于潜意识 形态的观念群,正是这种观念群对民族意识的持久影响使得 某些东西看起来确实处于一种绝对的状态。
在执着的追逐中, 难免会有痛苦。 让我们反复回忆痛苦, 没完没了地唉声叹气的,该是我们灵魂中没有理性毫无用处 和懦弱的那一部分了。书中写道: “当我们遭受不幸时,我 们的灵魂中生来需要哭泣叹息以宣泄痛苦、被强行抑制的那 个部分,就是诗人所喜爱并取悦的那一部分。 ”这个观点或 许正确,但我却不这样认为。诗人所喜爱的,是对现实的一 种反应,也许只是情感上的宣泄和抒发,但就是现实强制了 他们的身体,难道通过唯一能动的灵魂来自娱来承受都不行 吗?观看别人的不幸来警示自己有什么不对 ?
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用洞穴来描述受过教育的人与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 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东西是善的理 念。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 看见了善的理念的。灵魂其他所谓的美德似乎近于身体的优 点,是后天形成的。而心灵的优点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 的东西 ; 因所取方向不同,它可以变得有用而有益耶可以变 得无用而有害。拥有“小”灵魂的人假设重负已释,这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