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小学 2 ,学科:科学 2 ,课时: 13 ,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材分析《怎样移动重物》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中的第 2课。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知道分析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力点;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杠杆的原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第三部分了解杠杆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 )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2 )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直奔主题. 1 、谈话:中秋节刚刚过去,想送点礼物给大家,礼物在这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打开它? 2 、请学生尝试开盒盖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很轻松地将盒盖打开? 4 、学生讨论并尝试用工具(起子)将盒盖撬开。(师板图) 5 、出示课件,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 你怎么办?(揭示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 1 、学生说自己的办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1 )追问:只用一根棍子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一个支撑的东西) (2) 出示课件, 讲解: 我们把支撑的东西叫做支点, 我们在棍子的一头向下用力( 用向下箭头表示),另一头就将石头撬起来了(用向上箭头表示)。(3 )请学生上台将撬盒盖时的支点找出来。(4 )提问:比较一下,撬盒盖和大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出示课件归纳杠杆的概念: 这样的棍子就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 这种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组成的装置就叫做“杠杆”。(板书:杠杆)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谈话: 你们发现用杠杆撬盒盖, 移动大石头时它的好处是什么? ( 板书: 省力) 想不想去体验一下杠杆的省力作用? 2 、请学生提书包,体验书包的沉重。 3 、出示一根木棍,能用它来轻松地提起书包吗? 4 、学生说想法,引出找支点(用椅子背当支点)。 5 、学生分组尝试体验。 6 、汇报交流,将组内尝试的过程说出来。 7、提问: 如果将椅子这个支点慢慢向用力点方向移动, 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