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初学太极拳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4,76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学太极拳体会.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8/4 文件大小:4.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学太极拳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初学太极拳体会
LT
心练:在对太极拳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求松沉;寻柔顺;知阴阳;找劲路。练拳时多用脑去想,悉心揣摩,用心去做。对每招每式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较长时间训练,体会行拳有阻力;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拔腿如出泥的感觉。每一式的开与合、收与放、内与外、静与动的阴阳调和与转换是否符合太极拳理的要求。有没有做到松沉劲上身,阴阳相济,虚实分清。
意练:是通过进一步的对太极拳的理解,从感知上、体用上、意念上去体会太极拳的内涵。同时结合推手练****进一步理解太极拳套路中的劲路,反之把套路中的劲路带到推手中的感受。在感受中体会劲怎么走,力怎么用,劲怎么接,怎么听化拿发打。如何才能牵动四两拨千斤。
神练:这是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到达了这个层次,外型和规矩都不是很重要的了,这时的阴阳转换已经达到了本能和自然反应的程度,一切随心所欲,化、拿、发、打已经不在是自己主观意识,已经形成了自然反应,总之已超出了自身意与形的局限,推手也能做到收发自如,结济神明。
三、要体会太极拳的趣味性<br****练太极拳如果方法不当,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久之易生枯燥、油滑和弊病,导致技艺的进步缓慢甚至没有进步,慢慢的就容易缺乏兴趣,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练者要把盘架、桩功、推手结合起来锻炼,从中体味太极拳的“巧”字,看到太极拳的神奇和奥妙之处,认为太极拳原来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并有心去寻找其奇妙所在,练拳为何用意不用力,推手为何小力胜大力,阴阳虚实千变万化,有趣而生动,从而增加锻炼的趣味性,才能够做到长期坚持而不感到乏味。
四、 要基本知道阴阳平衡关系及原理
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主要是体现阴阳互动转换方面,讲究阴阳平恒同时存在但又互不抵消。在太极拳中,要从两纲八字去理解,即阴阳、虚实、内外、开合、收放。在这里阴阳是纲。在一个动作完成过程中有阴必有阳,有虚必有实,有开必有合,有收必有放,有蓄必有发等等。这些阴阳、虚实、开合、收放、蓄发等要在招式运行中表现出来,外动肢体呈现支撑八面,内动体现阴阳平衡。有的动作是阳动而走阴劲,有的动作是阴动而走阳劲。如野马分鬃和斜飞式:前臂为走阳劲而阴动,主要体现以身为轴的转化,后手为走阴劲而阳动,体现按采催动全身的转动。在运化过程中,有上必有下(上开下合、上合下开)、有内必有外(内虚外实、内实外虚),在运行中体现阴阳虚实变化,开放收合有续,从而达到运化自如,柔顺有韵,克服呆板,避免双重的效果。
五、 要通过推手提高对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原本是一种武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招式都有特定的攻防含义,所以,练太极拳就要从它的本意去理解。如果说练盘架子是练体,那么推手就是练用。练推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手中能舍己从人最为重要,练推手还要树立只求走化,不求对抗的思想意识,通过推手逐渐弄懂听化拿发的劲路,把走架中的阴阳虚实变化应用在推手中,才能慢慢理解太极拳的真意。在推手中听、化、拿、发,听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听,一切都无从谈起。所谓“发之不中皆因为拿之不准;拿之不准皆因为化之不开;化之不开皆因为听之不清”,即听不清就化不开;化不开就拿不住;拿不住就发不出。另外,推手中还应注意要有折叠和时间差,折叠就是引蓄过程,时间差就是蓄发过程。如果没有时间差,引蓄就容易被对方跟进,发放就容易出现顶抗和用蛮力的现象。
推手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如曲蓄直发,直蓄曲发,无蓄不发,无引不发,阴阳互动,直横相克等,包含了许多太极拳的哲理,这都需要****练者在实践中去慢慢去体味。只有经过长期的练****才能由心知逐渐达到身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六、要练一点桩功
什么叫太极拳?这是一个很广意的概念,它包含了套路、推手和桩功的综合功夫。所以,要想把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桩功是不可缺少的。站桩也要注重阴阳虚实。桩功可分为无极桩、松沉桩、川字桩等,太极拳的站桩如同往钱罐里存钱,日集月累就有了资本,到用时才能心中有底。初站桩时应以松静入手,意气放松下沉,久之达到勿忘勿我的地步。随着进一步的练****再加以意念,达到外静内动的效果。我把桩功分为三层:体站、意站、神站。体站是练养生、找松沉、去僵劲,外静内静;意站是心练拳、思推手、想运化,外静内动;神练是练精化气、亦阴亦阳、无阴无阳、无静无动、无形无象。
七、要通过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要想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技艺,与人互相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有人说太极拳有十成功夫:三层为师承;三层为自练;四层为与人交流所得,可见与人交流是多么的重要。与拳友经常交流练拳的体会和感受,相互指出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