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 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蛉》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 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7
(1)—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 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 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 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 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 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 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 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2) 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女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 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4)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 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5) 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 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
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
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 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 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 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曆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 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
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 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 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 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 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 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 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濃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 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 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