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6/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分析【摘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既有相关主体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计制度本身缺陷方面的因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多管齐下, 通过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会计委派制、加强外部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途径和方法, 更多地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着力解决。【关键词】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委派制;综合治理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然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日益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给社会经济正常健康运行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 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剖析其深刻成因,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会计信息失真从不同角度考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把会计信息失真划分为无意失真和有意失真两种类型, 有利于分析病灶, 对症下药。 无意失实会计信息无意失实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或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 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 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 也有些错误与工作强度、责任心有关, 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 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会计信息无意失实并非会计人员主观故意, 而是一种岗位失职行为, 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 故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也称为会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 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 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故意失真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凭空捏造型有关经济业务并未发生, 相关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并不存在,而是通过摄取假证据,编造假资料、假合同、假印章, 编制假会计凭证, 记假账, 编假报表, 凭空捏造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经济业务的造假行为,其表现形式是造假***。 故意歪曲型故意歪曲、掩盖、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面貌, 随意增减甚至删除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 使其原有经济业务记录面目全非。如真盈假亏,真亏假盈,将大盈改小盈,将大亏改小亏等。 真假账本型常见的是两套账,一套是真账,对内;另一套是假账,对外。也有两套账以上的, 如真账只有一套, 假账则好几套, 有的假账对付税务机关,有的对付投资股东,有的对付上级主管部门等。 账外有账型常见的账外账是大账之外, 还有许多小账。大账独立核算, 是该单位会计核算的主体, 纳税、完成考核指标、应付检查均以该账为依据。小账虽各自独立, 核算却不规范, 没有统一账目, 没有统一报表, 由执权人分散掌握开支, 核算与否随意。小账多为“小金库”, 是***、挪用、挥霍、行贿等***行为的经济来源。 体外循环型某项或部分经济业务的收入或收益不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内, 而是将这些收益转移或沉淀在外单位, 需要支用时, 才从相关单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