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小论文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先生认为,人类思维可以分为三种:抽象(逻 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 感(顿悟)思维。并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 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什么是形象思维呢?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头 脑中积累起来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我们以前知觉过的,而在头脑中 再现的那些对象现象的映象。形象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形 象思维同抽象思维一样,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一理性认识。为什么要培 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按照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的大脑左右 两半球各有不同功能,左半球是语言中枢,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 球主管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材料的综合活动。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才能使个体得到和谐发展。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 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 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 识的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充分感知,丰富表象,为培养形象思维积累材料儿童能够敏锐感知 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触发思维。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形象思维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要发展学生 的形象思维,必须打好基础,丰富表象材料的积累。,丰富 表象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及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 观察事物。例如: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1) 9根小棒 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儿根?(2) 13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 人,每 个同学可以分儿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 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 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有
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儿 个人,还剩几块?②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 还剩儿支等。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 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 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的道理。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 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丰富表象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 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及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 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 生充分感知所学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脑中留下鲜明的映 象。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 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 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 过感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 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边观察模型,边看书本,从不同的位置和方 向认识长方体的六个面及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十二条棱及互相平行的棱 长相等的特点;通过观察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和相交于这个顶点的三条棱 长,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模型的平放、侧放、直立三种形态, 来说明长、宽、高相对说来是固定不变的,把知识讲“活”,这样学生在 动口、动脑 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 了条件。电教手段引入课堂,可变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