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一日常规
“现代教育倡导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那么我们还要对
孩子提常规要求吗?” 现在很多教师都对“管”还是“不管” 感觉两难。那么什么才是幼儿园常规呢?
一、什么是“常规”
很多学者对常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
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也有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 (1)遵守
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
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还有的认为,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 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 守什么要求,那些事情应该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 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
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常规是保证幼儿 园一切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须的规定,良好的常规既要给幼儿 自主活动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给幼儿自助活 动的空间,不是让他们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干什么就干 什么;规范性的要求也不是统一死板的指令。常规要求应有 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在安全有序、自然、 自主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使幼儿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集体的 规则。幼儿园常规包括: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有“常规”
幼儿园为了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地开展,需要制定必要的 常规来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常规”不是要“捆 住”幼儿的手脚,来让他安静、听话,而是帮助幼儿在活动 中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互不干扰,做事有序。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意义:
1、 保证幼儿的安全
保证幼儿生命安全是幼教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幼儿活泼 好动、喜欢探索,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佳。建立必要的常 规能帮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有危险的,怎么做能保证安 全,从而提高对危险的预见性。
2、 建立良好的班级活动秩序
良好的班级活动秩序有助于形成和谐、温馨的心理氛 围,使幼儿感到轻松、快乐;同时,它也是保证各项活动顺 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期是 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常规培养各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 践机会,能对幼儿的正确行为加以强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 习惯。
4、 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期。幼儿情
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建立良好的常规能帮助幼 儿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的要求,提高自我控 制能力。
三、培养常规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建立平等师幼关系,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常规培养中,教师应该把幼儿及其发展摆在首要位
置。不能把“控制幼儿”当做目的。教师应从“领导者”、“指 挥者”的位置走下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常规 的制定,从而调动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尤其对于中大班幼 儿,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或体验班级生活中的烦恼、安 全隐患,与幼儿一起想办法制定规则,并让幼儿参与到规则 行为的评价中来。
2、 教师间要协同一致,形成合力。
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是一种行为塑造艺术。 规则是要反复强化,最终才能转化为幼儿的习惯。因此,常 规教育中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果同班教师缺少沟
通,就会造成常规不统一,影响幼儿的规则内化,使常规教 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因此, 常规培养不能是某位教师孤军奋战,需要教师间统一常规要 求,形成教育合力。
3、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
在常规教育中,注意言传身教,言传是让幼儿明白规则是什 么,身教使幼儿有可以模仿的好榜样。有的教师重言传轻身 教,对幼儿提出的要求,教师自身要首先做到,才会拉近幼 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幼儿将教师作为榜样, 不断进步 只有周而复始、循序渐进,才能建立稳固的班级常规。
5、 尊重年龄特点,方法要适宜
在培养幼儿的常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各年龄班幼儿的 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法,这样常规教育才会取得更好 的效果。如,饮水时,小班教师和幼儿玩“干杯”游戏,而 中大班教师则引导幼儿讨论喝水少对身体的危害,师幼共同 设计“多喝水,更健康”的班级环境。
四、培养常规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 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在生动、有 趣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1、 树立榜样激励法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 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