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鲁迅故乡四套
情节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第1页/共49页
思考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全文88段)。
一、( )我____故乡.
二、( )我____故乡.
三、( )我____故乡.
1-5
6-77
78-88
回
在
离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第2页/共49页
填空
回家路上,看到远近____着几条______的荒村,心里不禁______起来。
到家了,想起了少年的_____,想起他看瓜的________形象,后着重写他讲述雪地______的情景。这些再现了以前故乡的_____,与前文对照。
横
萧索
悲凉
闰土
少年英雄
捕鸟
美丽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第3页/共49页
杨二嫂来了,她的出场________________。她以前很______,现在她来套近乎,目的是想_________,得不到时便顺手将一副______拿走。
过几天,闰土也来了,他一见我叫了声_______,我感到隔了一层________,后来说了他的苦楚,“我”不禁感叹他的景况:———————————————————————————————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安分
占小便宜
手套
“老爷”
厚障壁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第4页/共49页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重点学习)
社会环境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第5页/共49页
环境描写作用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①渲染营造氛围
②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④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活动场所)
⑤深化作品主题
第6页/共49页
探究:
1、我在什么时节回故乡?故乡是怎样的景象?我有何感觉?
朗读1-5段
严寒的深冬。
萧索(荒凉、冷落)衰败。
心禁不住悲凉、没有什么好心绪。
?有什么作用?
(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第7页/共49页
答: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荒凉冷落的特点,衬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也为后文写闰土和杨二嫂的悲惨可怜作了铺垫。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有什么作用? (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第8页/共49页
,这几段用了什么写法?
环境描写
对比手法
“故乡全不如此”,“仿佛也如此”,“本也如此”这样的说法,不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眼前所见的故乡是萧索(荒凉、衰败)的景象,但在“我”记忆中的故乡本是“美丽”的,所以说“故乡全不如此”;而故乡明明已衰败不堪,却说“仿佛也如此”,“本也如此”,这是“我”的心里想法,是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 陈小玲原作 陈远超修改 2011-10-23
(提示:不矛盾。一种是眼见的现实,一种是心里想法。)
第9页/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