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9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题.docx

上传人:sxlw1984 2021/8/6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 基本概念
1、 专门工程地质学
二、 简述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第一章 工程地质勘察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 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
二、 填空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

括、
、、以及
等六个要素,其中
是最基本的要素。
2、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
(1) 、 (2) 、
(3) 、 (4) 。
三、选择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
它包括六个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
范文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结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现象 F、天
然建筑材料
2、 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 )
A、工程地质测绘 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
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 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3、 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
A、 粒径大于 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50%;
B、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
C、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
D、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50%;
4、 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
A、 粒径大于 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
B、 粒径大于 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
C、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
D、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50%;
5、 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
A、 粒径大于 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
B、 粒径大于 50%;
C、 粒径大于 50%;
D、 粒径大于 25-50%;
四、问答题
1、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
2、 简述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种类。
3、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分别按水电勘察、公民建勘察、城市 规划勘察分别论述)?
4、 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有哪些要素?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
一、 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测绘
二、 填空题
1、 是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要素,是产生各种地质 现象的物质基础。
2、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常用来测定岩石强度参数的简易方法有
和 0
3、 工程地质测绘中也常用图解表示裂隙统计的结果,目前采用较多的
有、和 三种。
4、 大比例尺的详细测绘一般采用 和
相结合来布置观察路线,以便能较准确地圈定各工程地质单元的边界。
三、 选择题
1、 在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时应采用以下哪种比例最为合理 ()。
A、1:10 万 B、 1:5 万 C、 1:1 万 D、 1:2000
2、 在各种工程的最初勘察阶段多采用以下哪种比例尺最为合理( )
A、1:10 万 B、 1:5 万 C、 1:1 万 D、 1:2000
3、 在工程地质详细勘察中,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不应少丁( )
个。
A、5 个 B、6 个 C、8 个 D、1 0 个 四、问答题
1、 工程地质测绘中对节理裂隙的统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工程地质测绘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应查明的内容主要
包括哪些方面?
3、 工程地质测绘中应主要查明哪些不良地质现象?
4、 确定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有何联系?
5、 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一般在什么阶段进行?
6、 超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章 工程地质物探与勘探
一、 基本概念
1、 地球物理勘探(物探)
2、 地震勘探
3、 岩芯采取率
4、 岩石质量指标(RQD)
二、 填空题
1、 原状土样的采取方法有 、和 等三种。
2、 按照钻孔倾角及其变化情况,可将钻孔分
为、、
和 0
3、 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坑探工程
有:、、
、选择题
1工程地质钻探对岩芯米取率要求较局,一般不能低丁(
A、 85% B、80% C、90% D、95%
2、根据土工试验成果,某一粘性土层的液性指数为 II = ,则此粘性
土状态为( )
A、坚硬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3、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丁(
)个,其中控制性勘探点不宜
少丁( )个
A、5, 3 B、6, 4 C、4 , 3 D、8 ,
4
四、 是非题
1、 采用***钻进时可以无水钻进。( )
2、 用过钢粒钻进的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