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doc

上传人:1656741**** 2021/8/6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呃逆。方法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结论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气 解郁。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 气解郁。明 ? 张景岳曰: “ 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 因食滞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若轻易 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 有大逆,或脾肾之气有大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为元气败竭者,乃最危 之候也” 《景岳全书》呃逆),说明审证求因,注意 “元气败竭 ”之症,实际实 用,很有建树。
辨证论治
1. 胃寒 主症呃逆,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精神不振, 胃寒肢冷,时胸胁闷张。脉沉紧,或弦紧,舌质青,苔白。
证析:此为胃寒,食欲停聚所引起。胃寒,寒邪阻遏。胃失和降,气 逆作呃。胃寒,食积不化,则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胃寒累脾,脾运不健,则 二便不调,便溏尿清;胃寒不能消谷,水谷精微不能荣养脑神,则精神不振; 胃寒阳气不运,则肢冷身寒。
脉舌征也是胃寒气逆之象。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处方:丁香散(《古今医统大全》)加吴茱萸、黄连 ( 少量) 、苍术、佛 手。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木香、砂仁、藿香、防风。
针灸:中脘、膻中、足三里、公孙、内关;或脾俞、至阳、胃俞、阴 陵泉、三阴交。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 入静( 意守足三里或三阴交),留针半时,出针。可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回 旋灸,或雀啄灸,每穴 5 ? 10 分钟。
2. 胃热 主症呃逆,脘腹热痛,或胃中灼热,食欲不振,喜冷渴饮,便秘尿 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烦热不安。脉滑数,或滑实,舌红,苔黄腻,或黄 燥。
证析:此为胃热,气逆上冲所引起。胃热化火化燥,上冲动膈,症见 呃声连作。胃热灼津,络伤津损,则胃脘痛、灼热、口干。胃热累及全身,则 面红身热,烦热不安,口臭口涩。
脉舌征也是胃热,气郁上冲之象。
治则:清胃泻热,降逆止呕。 处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去人参加黄连、黄芩、栀子。小承气 汤(《伤寒论》)加白芍、黄苓、竹茹。
针灸:上***、天枢、合谷、间使、陷谷、足三里;或至阳、肝俞、胃 俞、膈俞、阴陵泉、三阴交。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
入静(意守陷谷,或三阴交)。留针半时,出针。
3气郁气滞
主症:呃逆,头昏头晕,烦躁不安,脘腹胀痛,或胀满不适。口干口
苦,呕逆吐酸,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眠少梦多。脉弦紧,或弦劲,舌红绛, 苔白或干。
u证析:此为气滞,气郁化火所引起。胃气郁滞,化火冲击膈间,则症 风呃逆,呕吐吞酸。胃气有B而化火,灼伤胃络,贝V症见胃痛腹胀。火邪伤津, 津不上承,则症见口干口苦。火邪伤胃,传导失和,则症见食欲不振,大便不 爽。 脉舌征也是气滞气郁之象。
治则:理气化郁,和胃止呃。
处方:丹参饮(《时方歌括》)加佛手、川楝、石斛。增液承气汤(《温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