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车联网红与黑
羊年到来之际,车联网的热潮继续升温。继乐视公布“超级汽车”计划之后,奇瑞、易到用车、博泰电子三方又宣布要“一起玩个大的”,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近日,又有智能手机巨头苹果公司将涉足智能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在年初落幕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汽车厂商也抢尽了原本属于电子公司的风头……
在国内,车联网同样炙手可热。IT行业人士谈起来群情激昂,憧憬着通过车联网技术, IT行业思维将给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颠覆式革命;汽车企业同样对此趋之若鹜,新车营销大打“车联网”概念。
而面对各家厂商对于车联网的“侃侃而谈”,有不愿具名的某品牌经销商人士直言,“车联网就是厂商宣传自家产品的一个噱头,现在根本不具备发展车联网的条件”。
车联网发展线路:
从“大数据”到智能汽车
随着新生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越来越多的发生碰撞,车联网正以“疾风吹劲草”般的态势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综合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未来三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2015年全球将有6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进一步提升至90%。
作为生产汽车的主角汽车厂商,在推出一款新车时,比起宣传自己的传统汽车技术,更偏爱将车联网技术作为一大卖点包装进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技术冲击,不少汽车厂家也纷纷主动出击拥抱互联网。仅仅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先后有上汽与阿里巴巴,北汽与乐视,东风、长安与华为联手的案例接连发生。根据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均是由汽车厂家从汽车制造技术方面、通讯公司从电子技术方面,两头发力、合力而为,致力走出一条“车机系统、车联系统直至智能汽车”的未来汽车发展之路。
目前车联网的发展现状是,产业链上的众多角色都参与了进来。不光是汽车厂商与科技巨头,还包括数量更多的汽车电子厂商、运营服务商、内容供应商等多种角色。从参与积极性方面来看,后者比前者更大,涉足时间也更早。仅车联网入口这一块,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就热衷于开发基于汽车CAN总线的OBD“盒子”产品。其原理是通过盒子对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抓取,给驾驶者提供相应的驾驶反馈,让驾驶者有一种联网体验。
去年一年里,国内市场上涌现出不同品牌的盒子产品。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台公司对车联网的觊觎。百度在今年初发布了车联系统Carlife,阿里巴巴去年与上汽合作,腾讯则在去年发布路宝盒子。
但是现在谈车联网的未来会如何,还为时尚早。在解决“究竟什么是车联网?什么样的应用技术才能真正落地?”这些核心命题上,现在的车联网便暴露出种种不足。简单来说,究竟采用移动设备外接方式联网还是通过车机系统自动联网,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仅仅通过外接移动设备来实现车辆联网,那么现有的车联网应用充其量只是对已有互联网技术的组合,并未发挥出车联网应该具备的价值。
车联网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背后所拥有的海量大数据以及由大数据支撑的车联网生态,基于庞大汽车用户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才是起真正的价值。譬如,利用大数据,实现对汽车保险、环保监测、售后服务等进行信息化改造。这也是现在众多车联网厂商在规划蓝图时都会提及的核心。
蛋糕很大,噱头更大
作为舶来品,车联网概念被引入国内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