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访一段巷史 看时代变迁.pdf.pdf

格式:pdf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访一段巷史 看时代变迁.pdf.pdf

上传人:sbuufeh058 2016/6/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访一段巷史 看时代变迁.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访浮华散尽历史酣醇回绕
石牌巷的历史变迁,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社会逐渐变革的一个缩影。明代至清代初期,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是一个家族赢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仕农工商”四民,“仕”为首,“商”居末流。一个家族即便经商致富,也必然要培养子孙读书致仕、光宗耀祖。有了功名,宅院就可以盖得又高又大,来彰显社会地位。如若没有功名,即使再富裕,也只能修建低矮宅院,得不到社会认可。到了清代中后期,一些富商不再自己修建宅院,而是购买前朝有功名家族的府第,同时通过“捐官”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捐官”虽然没有实权,却能成为一方仕绅,在地方受到一定的尊重。因此,商人不再是“末流”,也有机会“高脊飞檐”。民国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经商成为家族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富商的身份尊贵起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宅院不仅高屋建瓴,而且中西合璧、极尽精美。他们中的佼佼者被推选为商会领头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而今天,当一切浮华散尽,老巷沉淀在历史的酣醇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仕宦名庭、商贾豪宅,如今化身寻常百姓居室。我们虽为逝去的辉煌感到惋惜,也为如今一笼五颜六色的咸水感到振奋。因为老巷还告诉我们,平凡中的精彩,才是更多人真实的生活。□文/本报记者江马铎□图/本报记者黄春生视点责编:江马铎电话:2262757
2016年5月9日星期一12访一段巷史看时代变迁石牌巷
在潮州古城十大名巷中,如果从老府城人对每条巷道的亲近度来说,石牌巷并不逊色于“义、兴、甲”巷。石牌巷全长约280米,东侧巷口树着一座当代筑造的牌坊,上刻“石牌坊”三只金字。十条名巷仅三条拥有这样的牌坊,其余两条分别是甲第巷和义井巷。与探访灶巷一样,最初,我们对石牌巷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名气”的层面上。巷中居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我们几乎无从获悉。不过,当我们一步步走进石牌巷的历史,耳闻目睹的不止是一条老巷数百年沧桑变幻,更是一段时代更易观念更迭的社会史……一位老人揭示一段巷史
随后,在与巷中一些老住户交谈时,我们了解到,如今聚居巷中的姓氏很多,但大部分姓氏迁入的年代较近,并且有好几处宅院是向张氏所购置。然而,太平街道南门居委会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巷中现在已没有张姓住户。结束探访以后,石牌巷张氏的渊源,一直牵引着我们的好奇心。李厝阿姐说,70多年前李氏向张氏购宅时,张氏一位老先生担任过省立金山中学副校长。围绕这一线索,潮州文化研究人士陈贤武查阅了众多资料,在《太平街道志》中发现,教育家张家兰(1888-1958)曾居住石牌巷,民国时期“先后担任潮安县第一高等小学(即城南小学)……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潮安县第一中学等校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1956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同年7月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就在这时,陈贤武恰巧从友人处得知,张家兰先生的公子、今年97岁的张新老先生仍然健在。他立即登门拜访,向张老先生了解张氏祖上的来龙去脉。陈贤武说,张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许多记忆早已模糊,但对昔日在石牌巷的宅院仍有印象。据老先生回忆,解放前,张氏在石牌巷只剩下一座宅院,由于居住的“房脚”太多,大家索性将其变卖,各自迁往别处。陈贤武向张老先生询问,张氏在牌坊街是否建有牌坊,老先生明确表示有一座,直至建国后才被拆除。但至于是哪一